重慶共青團聚焦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培育陽光心態 爲青少年成長護航

“用彩色的落葉給媽媽做裙子,奶奶最喜歡的大衣也找來飛鳥的羽毛去搭配,雖然大人們都偏愛弟弟讓我很難受,但我還是想用果實做弟弟喜歡的足球……”近日,在重慶市渝北區中央公園心靈驛站,孩子們利用在公園找到的自然素材創作“全家福”,當心理諮詢師在一旁詢問用意時,一個孩子回答說。

“40.1%的青少年遇到心理問題不願意主動尋求專業幫助,36.8%的家長和21.8%的青少年有較強的抑鬱症病恥感,家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普遍偏低。”日前,團重慶市委聯合重慶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婦聯組建的調研組,在重慶市萬州、黔江、沙坪壩、大足等14個區縣調研考察後發現。

在戶外活動中創設家庭成員互相關注、互相理解的場景,通過自然媒介向家長和孩子科普心理健康知識,這是團重慶市委採取的應對措施之一。團重慶市委負責人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重慶共青團組織通過創新家庭教育新方式、豐富學校教育新載體、促進社會服務新格局,在青少年陽光心態培育全過程中當好橋樑紐帶,全力整合和發掘資源,讓日常參與陽光心態培育活動成爲青少年喜歡的生活方式。

讓家庭成爲青少年陽光心態的力量源泉

作爲中央公園心靈驛站的主要設計者,團重慶市委12355青少年服務檯心理諮詢師樊穎傑表示,有別於普通的講座授課,戶外心理健康活動包含了許多結合大自然的專業化心理課程設計,更能激發親子表達欲,讓家長和孩子感受到心理問題的具體表現和應對方式,引導他們認識心理問題、學習心理知識。

例如,親子家庭在公園中感受季節的交替和變化,通過類比認識家庭成員的情緒變化和成長變化;在探索自然中引導感受小草的柔弱、石頭的堅韌、羽毛的輕盈和石碑的厚重,從而認識到家庭成員各自的特點和責任;在“融入自然”環節,家長陪同孩子用樹葉、石頭、羽毛等的不同特點描繪期待中的“全家福”,讓孩子表達出潛藏在內心的需求,同時引導家長積極迴應。

有別於常規認識,很多在大人印象中聽話自律的“好孩子”反而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他們出現負面情緒時,因擔心破壞在大人心目中的好形象,不敢也不會去表達負面感受,選擇“向內積壓”,隨着時間推移漸漸產生自卑、社交障礙和抑鬱等心理創傷。

團重慶市委12355青少年服務檯負責人林森認爲,將溫馨的戶外環境和愉快的親子游戲相結合,讓孩子放下防備、袒露心聲,讓父母看到孩子內在的心理需求,才能讓前端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記者瞭解到,團重慶市委聯合戶外營地、文化場館等機構,提供釋放天性、迴歸自然、增強韌勁的體驗場景,發掘並打造了近百個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優質文化資源,2024年已累計開展5000餘場心理科普活動,許多家庭在夏令營、合唱班、戲劇社、運動會中持續培育陽光心態。

團奉節縣委結合奉節“詩城”詩詞文化,在鶴峰鄉勞動實踐基地打造“以詩潤心”心理科普項目,讓青少年在體驗詩人的人生經歷中實現自我成長;團潼南區委將農耕與心理療愈結合,讓青少年通過播種、耕耘和收穫體驗生活的艱辛與美好,培養他們的耐挫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團豐都縣委將心理科普融入家庭教育互助會,提升家長的科學教育水平。

“我們向1.6萬餘名社會公衆開展心理健康素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參加特色科普活動的家庭中,超過90%的家長和青少年表示能夠客觀對待‘心理健康’問題,並願意在有需要的時候積極尋求幫助。”林森說。

讓學校成爲青少年陽光心態的實踐空間

重慶市萬州區位於三峽庫區腹地,擁有包括職業中學、特殊教育學校等在內的多類學校,對周邊地區有較強的教育輻射作用。萬州二中作爲重點學校,在青少年陽光心態培育體系建設中探索如何讓培養陽光心態的形式“更接地氣”。

萬州二中在組織單個家庭開展陽光心態培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家校社協同機制,促進孩子全面發展。該校團委書記趙真貞介紹,學校用好“三峽移民紀念館”“萬州革命烈士陵園”等校外教育陣地,定期開展紅色主題“大思政課”,宣講愛國主義教育相關內容,厚植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引導青少年在思政課上汲取信仰力量。

該校積極對接團區委12355青少年服務站、區婦幼保健院心理科等資源,協同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向家長宣傳12355熱線和醫院心理門診等求助渠道,及時掌握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健全家校社協同預警機制,共同預防青少年危機事件發生。

地處重慶市渝中區的解放西路小學,周邊老舊小區多,人口密集。學校兼職心理健康教師李一孟介紹,孩子們的家庭條件、成長環境千差萬別,其中有的來自條件不太好的單親家庭,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早晨在校門口迎接學生上學的時候,看到一些孩子經常是垂頭喪氣來的”。

李一孟也是學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參加團區委組織的“心靈成長社”項目培訓後受到啓發,在學校組建了社團,並邀請感興趣和有需要的同學參加。

“我加入了一些我們學校特有的內容,既保存了項目原本的專業邏輯,又讓活動和學生特點更契合,8次活動過後,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有很明顯的好的轉化,學生自己也反饋不知不覺中家長和老師對自己的批評變少了,更自信了。” 李一孟說,社團活動中的繪畫、手偶等媒介可以很好地呈現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通過展示這些媒介來和家長溝通孩子的心理問題效果很好,家長很容易接受並配合學校工作努力調整。

團渝中區委副書記陳薈宇表示,爲了全鏈條培養青少年陽光心態,團區委持續深化以繪畫塗鴉、心理遊戲、舞臺戲劇等表達性藝術活動爲主題的“心靈成長社”心理健康社團建設,聯合區教委從拓展社團陣地、組建社團專業骨幹、升級課程體系、重點個案幫扶、完善過程管理等5個方面確保社團高質量開展。

重慶市委黨校副教授、重慶市12355青少年服務檯專家唐溢表示,“治未病”是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關鍵。“心靈成長社”把積極的心理健康知識系統地融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社團活動中,助力構建心理保護機制。

目前,團重慶市委已在1580餘個校內外陣地組建了“心靈成長社”,常態化引導青少年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開啓培育陽光心態的生動實踐。

讓社會成爲守護青少年陽光心態的堅固防線

“心理問題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很難引起家長的重視和關注,即使少部分孩子的家長注意到了這一點,僅靠家庭和學校的支持也難以有效疏導。”巴南區檢察院檢察二部副主任惠蕾告訴記者,在辦理未成年人被侵害的案件中,大家更多的是關注施暴方被處罰的情況,卻往往忽視了被侵害人的心理創傷,這需要社會力量的介入和專業兜底幫助。

巴南區檢察院與團巴南區委聯合打造“花兒與陽光”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志願服務項目,依託專業心理社會組織,打造“檢察官+心理諮詢師+青少年事務社工”的志願服務隊伍,通過深入交心談心、組織排練話劇、長期跟蹤幫扶等方式,幫助210名涉案未成年人及時解決心理問題,順利迴歸校園。

爲了有效教育、感化、挽救涉案未成年人,團重慶市委培育專業的“心理疏導+行爲矯正”青年社會組織。重慶市青春導航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該中心負責人成虹霓表示,在幫扶項目實施前,中心會開展此類青少年心理評估,並針對性地制定“團體輔導+個體諮詢+跟蹤幫扶”實施計劃。3年來,該中心已服務重慶市各區縣專門教育學校學生909人次,幫助近百名學生順利迴歸社會並開展跟蹤幫扶。

除了社會組織,對於需要心理治療的青少年,重慶市12355青少年服務檯積極對接擁有心理治療資源的醫療機構,構建綠色就診通道,並梳理全市心理治療機構,青少年只要撥打12355熱線,就可以瞭解身邊最近的醫療機構信息。

江北區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科一位醫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學校轉過來的學生中,如果症狀較輕,或經過治療已不需要住院,他們會向學生宣傳12355熱線及團委指導的專業機構,形成治療和諮詢疏導的合力,促進學生儘快迴歸正常生活。

12355熱線是團中央權益部設立的專門面向青少年提供心理諮詢和權益維護服務的熱線電話。重慶市內電話任意時間免區號撥打12355,即可獲取心理諮詢師提供的公益線上諮詢服務,對需轉至12355青少年服務檯線下面詢的需求,平臺將爲諮詢者進行登記預約安排面詢。

今年1月1日起,重慶共青團12355熱線從原來的3條擴展至6條,全力提升接通率、縮短等待時長,方便青少年一撥就通。

“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必須家校社三方同向發力。共青團將充分發揮羣團組織優勢,當好有關政府部門和專業社會組織之間、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橋樑紐帶,整合資源和力量,共同培育青少年陽光心態,讓樂觀、積極、健康伴隨青少年一路成長。”團重慶市委維護青少年權益部負責人說。

去年12月底,團重慶市委開始籌建萬州、涪陵、沙坪壩、大足4個12355區域中心站,進一步連接和匯聚心理健康服務優質資源,在暢通家庭、學校、社會服務鏈條的基礎上促進區域協調和資源共享,高質量引導青少年涵養品德、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