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自來水都藏鉛危機 常暴露血管提早硬化
近期重金屬中藥事件延燒,再度喚起國人對鉛中毒的重視,臺大醫院今日公佈鉛中毒研究結果,證實早期鉛暴露會藉由調控DNA的甲基化間接造成動脈硬化,呼籲政府推動國內大型人體生物監測,釐清國人鉛暴露的現況。
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率領研究團隊,針對國內12至30歲青年進行研究,發現尿液中鉛濃度越高,動脈中的內皮層厚度就會越厚,不僅會造成動脈硬化,也會增加41%的代謝症候羣風險。
這項基因甲基化研究中,共有738位青年參與,蘇大成說,研究指標是要看鉛中毒對基因甲基化的影響,過程中將較爲嚴重的50%與較不嚴重的50%進行比對,發現在鉛、鎘暴露下確實會增加動脈硬化風險,鉛濃度較高者,頸動脈厚度甚至可增加14%。
蘇大成說,雖然國外早已有類似發現,但這次研究還請統計專家來做相關性連結,藉由詳細的數學模型,更能佐證早期鉛暴露與動脈硬化的關聯。
另外,研究中也發現,在其中31個雙北地區家庭中,竟有9戶早晨第1公升的水中鉛含量超過6微克,至於臺大屋齡超過60年的校舍中,更超標至250微克,皆高於一般國際上所訂之標準。
恩主公醫院副院長林建宇則說,若長期暴露在鉛環境下,可能會造成慢性鉛中毒,除動脈硬化外,還可能造成腎衰竭、過敏氣喘等免疫失調症狀,嚴重者可能造成智力下降,近期也有國外研究顯示,鉛濃度與骨質密度具關連性,會增添骨折風險。
蘇大成表示,民衆早上或返家時可先開自來水水龍頭,讓水流一至兩分鐘,將沉積在管路的鉛排出,就能有效降低水中的鉛含量,或可選用經認證可去除鉛的淨水器,平時多補充豆製品、肉類、牛奶等排鉛食物,有助於中和體內鉛含量幫助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