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晏民專欄-下波值得留意的AI受惠股
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最新數據,去年底全球超大型資料中心數量達992座,並預期未來四年將多出440座,生成式AI興起是一大驅動力。同時,小規模的資料中心數量也在增加,爲的是更接近終端用戶。
伴隨全球資料中心的持續建置,對資料傳輸、儲存、運算速度的需求將大幅躍升,各大科技巨擘不斷髮展更高速且更節能的技術與產品,使得雲端運算與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積極擁抱矽光子技術。爲提高伺服器與伺服器、機櫃與機櫃、資料中心與資料中心之間傳輸速度,扮演傳輸媒介的海底電纜持續布建可望連帶推升相關光通訊元件業者迎來商機。TeleGeography統計,今年全球將有約14萬公里的海底電纜將鋪設完成,是五年前的3倍以上。
AI掀起的浪潮不只帶動雲端資料中心的持續布建,由於AI的用電量與用水量需求也呈爆發性成長下,電力產業與水資源產業可望跟隨迎來產業光景。美國國際能源總署日前預估,全球資料中心於2026年的用電需求將比2022年增長超過1倍。臺灣經濟部日前也發佈全臺電力報告,研判AI科技的用電需求將從2023年的24萬瓩,增加至2028年的224萬瓩,成長約8倍;同時它也上修臺灣長期用電需求預估,即未來5年與未來10年用電需求的複合增長率將分別達到2.5%與2.8%,高於過往的2.03%。
爲了解決將來因發展AI導致電力不足的隱憂,各國除了發展綠色能源之外,更積極更新老舊電力設備以提升電力運用效率。臺灣的臺電公司正投入5,645億元推動十年電網強韌計劃,美國政府也於今年5月批准十多年來首次的重大更新電力傳輸政策,因爲美國已有超過75%的老舊電力設備面臨汰換需求,其中最缺的是變壓器,尤其500kV型變壓器的交貨期更因此長達3~4年。
AI除了是吃電怪獸之外,它的用水量也相當可觀。OpenAI曾表示,訓練大型AI需要耗費大量的水資源,例如向生成式AI「ChatGPT」提問5~50個問題,就得耗掉500毫升的水量。自2023年各大科技公司競相推出生成式AI服務之後,這些服務更需要龐大的運算能力,提供算力的資料中心需部署大規模的伺服器農場及水冷散熱系統,使用大量冷卻水吸收熱量,使得用水資源議題備受關注。
微軟與Google等科技巨頭已設定目標將在2030年之前藉由投資灌溉設施改善漏水問題、復原溼地系統,恢復地層的含水量。臺灣爲降低未來水資源供應不足的風險,行政院除了已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投資2,508億元用於水資源的建設與發展之外,去年底更進一步加碼2,067億元投入水資源領域,可望爲臺灣水資源業者帶來可觀訂單。
伴隨國際重量型企業陸續來臺設立雲端資料中心並積極投資臺灣,加上美中貿易戰與疫情以來海外資金的持續迴流,帶動土地的需求水漲船高,連帶推升臺灣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營建股與資產股也間接成爲AI浪潮的受惠產業。
綜合而言,AI浪潮除了助益AI伺服器相關供應鏈之外,下一波更值得留意者爲矽光子、光通訊、重電、水資源、營建與資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