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失業部長」龍應臺重返原鄉:我的快樂指數超高

失業部長龍應臺重返原鄉:我的快樂指數超高(圖/陳德信林後駿)

飽吸了南國陽光和充足水氣,屏東鄉間檸檬園,結實壘壘。大中午的豔陽下,鮮綠的樹叢縫隙中,走來黑衣白褲的身影。她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才採收下來、大若芭樂的檸檬,輕輕嗅聞大自然的清香,微微笑了。很難聯想,她是前文化部長,也是筆鋒犀利,以《野火集》指出不合理現象而掀起羣衆憤慨的作家龍應臺。你可以去網路搜尋「龍應臺」這三個字,但坦白說,搜尋結果要跟「快樂」兩個字連結在一起,有點難。

第一里路

「文化部」一千天,是一個披荊斬棘的拓荒工作。能爲自己的人民低頭流汗服務,是人生最光榮的付出。…雖然「在水泥地種花」備極艱辛,但仍是看得見許多青翠嫩苗從地底鑽出,迎向燦爛陽光。…

「文化部」的「第一里路」只有一次,母親的「最後一里路」,也只有一次,同屬人生中不可錯失的飲水思源報答時機。

接受任命之初衷已達,我滿懷感恩之深情,回到文人安靜書桌

~龍應臺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一日 辭職聲明節錄

走過第一里路後,被前總統馬英九稱爲「失業部長」的龍應臺,的確回到了文人的書桌,寫作了《天長地久 給美君的信》一書。但是前部長的書桌,真的只有安靜嗎?我們特別走訪屏東一探。

南方不是隻有墾丁!你可以好好看一下清麗樸素的屏東

爲了陪伴失智母親,龍應臺帶着愛貓、愛書,去年舉家搬回屏東潮州。守在母親身邊,不安的情緒下了沉穩的定錨後,她的作家雷達偵測範圍開始轉向。

(圖片來源:林後駿)

(圖片來源:林後駿)

(龍應臺說,移居鄉間後,「纔看得見時間」。逛市場、訪農園、探訪未知的村莊,時刻都有新鮮事。龍應臺的南方手記,熱鬧展開。圖片來源:林後駿)

心安的時候,對我的寫作大有幫助。當我讀書寫作累了,我就出來遊玩,我走訪農園,認識不同的神農們,從果園走到花園再走到果園,鄉間實在太美好。」

「鄉間沒有戲劇院也沒有音樂廳,連個電影院都沒有。『你怎麼活?』臺北的朋友曾經很懷疑的問我。」

「你真的太不瞭解鄉下了。」說起她在屏東的生活,龍應臺聲音裡洋溢着孩子般的興奮,「大武山就是我的戲劇院,隨處的森林就是我的音樂廳,我也不需要電影院。這裡所有的神農們,不管是檸檬園、芒果園還是棗園果農,還是文心蘭園花農,都比電影院要新奇多了,根本時間不夠!現在我就在一個熱帶博物館裡!」她略帶感慨的說,「屏東的美,被忽視太久、太久!」

土地上安定的人民 給予強大復甦力量

當年曾有議員質詢龍應臺,「什麼是文化?」,她毫不考慮應聲回答:「文化就是生活。」

「以前到屏東是匆匆來匆匆走,定居這幾個月下來,我已經發展出一種本事。即使是個陌生的村子,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客家村還是閩南村。」

龍應臺說,因爲把生活帶進來,所以她已經在潮州發展出真實情感。她買了一輛電動機車代步,暱稱小白,龍騎小白探訪在地的點滴故事,透過龍應臺溫暖筆觸生動描述,臺灣版「普羅旺斯山居歲月」的活力躍然在目。

應臺在潮州鎮上,儼然成了新的風景。常有粉絲認出她來,熱情互動有如老朋友。圖片來源:林後駿)

前馬前總統前往探訪龍應臺,兩人去吃麪線的合照,被攤販老闆娘當鎮店之寶。圖片來源:林後駿)

「我本來就是南部鄉下的小孩,潮州的鄉親在街上認出我來的時候,她們都會說:你習慣嗎?」

龍應臺笑得開懷,「完全沒有不習慣哪。我18歲離開這片土地,中間過了47年再回來,但一瞬間就接上了,沒有甚麼落差。這個感覺更是特別奇妙。什麼叫『家鄉』呢?就是這樣輕輕的時刻。」還有粉絲在龍應臺的臉書貼文: 「鎮上有你趴趴走真好,期待有一天會不期而遇而跟你say hi。」

(龍應臺遠眺大武山,對屏東的鄉間點滴如數家珍。圖片來源:林後駿)

「我每天看着大片的陽光-早上看着大武山日出,黃昏到臺灣海峽看日落;到東港溪旁看牛、看部落。你會發現,這片大天空大土地、及這土地上安安靜靜、很穩定的人民,對我來說,有股特別強大的復甦力量!」龍應臺笑容滿面接了一句: 「這幾個月在鄉下,我無憾,快樂指數超高」。

遠離首都「戰壕」,臺灣最值得維護的美好在鄉間

「如果未來有適當的邀約,會選擇回到適當的舞臺嗎?」面對記者詢問對未來的規劃,龍應臺哈哈笑冒出一句:「如果要我當文心蘭的代言人的話,那我很願意啊。」

(龍應臺談起鄉居伴母的生活,笑意盈然。圖片來源:林後駿)

但話鋒一轉,龍應臺正色說:「我在中央政府的那三年,有一點像在戰壕裡面。」龍應臺悠悠回憶,「在戰壕裡所見事物,會使人對臺灣的前途特別憂慮。」她形容,自己是個關心社會發展的書寫者,有過強烈的價值信仰,但最近這幾年的發展,一度讓她的信仰動搖。「不過九個月的鄉村生活,讓我已經動搖的信仰又稍稍復甦,你說要我再回到壕溝裡頭去」,龍應臺毫不思索說:「我只能說,我很難想像」。

噓...政客們啊,小聲點吧!臺灣最值得維護的美好,在這些人身上。

這個世界,沒有首都所獨有的僞善和權爭。不囉嗦,種瓜纔有瓜,種豆就得豆,汗水流過眼睛、滲進土地裡,花朵才燦燦然迎向天空。~摘自龍應臺 南方手記

更多龍應臺南方鄉居大小故事,請鎖定五月號《康健雜誌》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