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大陸新型舉國體制 審慎評估對臺產業影響

有論者指稱,大陸《新型舉國體制》是針對美國晶片法而來。圖/中新社

日前,大陸深化改革委員會通過《關於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意見》,強調要透過新型舉國體制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雖然有論者指稱,大陸此舉是針對美國晶片法而來;但事實上,新型舉國體制並非首次提出,只是近年來更頻繁的被提及,顯見中共對新型舉國體制的重視。舉國體制是大政府體系下的資源配置與路徑選擇

1949年中共建政後,爲快速發展,即有「集中力量辦大事」傳統;其集中國家資源投注重點工業項目,讓大陸得以由農業國家趕超爲工業國家。這種發展方式以達到國家利益爲前提,資源分配過程犧牲部分人利益也在所不惜。

有論者認爲:大陸「舉國體制」是一種計劃經濟。但也有大陸學者強調,舉國體制是一種組織體系的制度安排;而不論是市場經濟或計劃經濟,都是對經濟生產各種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方式;因此,舉國體制不能等同於市場經濟。然而,既然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生產資料、資源就必須由政府統籌分配;同時,政府也必須決定哪些是該辦的大事;因而從實踐層面來看,舉國體制可說是大政府體系下的資源配置與路徑選擇。

新型舉國體制算政治帳、也算經濟帳

2015年習近平在針對「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說明時,就提到「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專案」要「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2019年後,習近平更密集的提到新型舉國體制。然而,新型舉國體制何「新」之有?綜合大陸學者分析,新型舉國體制的「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環境新。新型舉國體制下政府和市場、社會必須有機結合;二是形勢新。新型舉國體制要整合國內外資源;三是階段新。新型舉國體制就是在科技領跑領域,要擴大領先優勢;在並跑領域,要形成領先優勢;在跟跑領域,要彎道超車。

也就是說,中共認爲,大陸的新型舉國體制必須進行跨界資源的整合;同時,在全球產業高度整合的脈絡下,政府一方面應引導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更重視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針對落後、競爭、領先等不同的科技產業領域,要訂定不同的發展戰略。

因此,簡單來說,舉國體制只算政治帳,只要能完成國家目標,可不計代價投入資源;但「新型」的舉國體制,雖然同樣主要由政府決定資源分配,但生產過程及成果必須符合市場規律;換言之,不只是算政治帳,也要算經濟帳。

爲落實新型舉國體制,大陸2016年開始提出「揭榜掛帥」制度:政府提出重點產業科研項目,設立激勵機制,科研單位、學校、企業衡量自身能量「自行揭榜」、「誰能幹就讓誰幹」。近年來,大陸各地已有不少項目,透過揭榜掛帥方式取得成果。

各界應謹慎評估大陸新型舉國體制對臺灣的影響

中共已強調,要丟掉依賴外國的幻想,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也「買不來」。因此,未來大陸將勢必針對大陸產業、經濟攸關國家安全的重點領域,透過新型舉國體制,尋求突破口。

然而,新型舉國體制將面臨幾個挑戰:首先,全球產業鏈高度分工下,任一個單一國家很難完全掌握從上游到下游的所有原料、設備、零件、製程;其次,雖然新型舉國體制強調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但要如何避免帶有戰時動員發展模式下的官僚系統干擾市場?最後,要如何避免企業、科研單位爲取得獎勵,不顧自身條件掛帥而浪費政府資源?

總的來說,中共過去透過舉國體制,推動產業與科技發展,雖有發生不少弊端甚至騙局;但也創造出一些領跑全球的項目。因此,我政府、企業,都應持續關注大陸要攻關的關鍵核心技術和項目;同時,研究這些關鍵核心技術和項目和臺灣產業的競合關係;更重要的,務實評估大陸新型舉國體制的可能發展,以及對臺灣的影響與可能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