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臺版晶片法案實施的必要性

臺灣推出臺灣版晶片法案,給予半導體及相關領域投資最高25%的投資抵減優惠,引發論述。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着美中科技戰的加劇,新科技應用的加速,半導體產業在國際的能見度也大幅提升,各國也紛紛將半導體產業列爲戰略性產業,並提出各種租稅優惠及補助。以美國爲例,美國的晶片及科學法案提出了在美國投資、製造的半導體業者,高達527億美元的補助與投資抵減的租稅優惠,以及1千多億美元的基礎建設及相關科學的投入。歐盟的「歐洲晶片法案」,預估至2030年提供110億歐元的資助研究、設計與製造技術,以避免晶片的斷鏈危機。日本的半導體復興計劃也匡列了6,170億日圓(約新臺幣1,538億元)補助半導體業者的設廠費用,韓國則提供40%的研發投資抵減及10%的設備投資抵減。

有鑑於此,臺灣也推出臺灣版的晶片法案,亦即透過產創條例的10條之2,給予半導體及相關領域的投資最高25%的投資抵減優惠,也引發正反面的論述。贊成者認爲半導體對臺灣的關鍵性大、帶動上中下游產業的外部效益大。反對者則認爲臺灣半導體已有很強的競爭力,不需要獎勵,獎勵的結果只是導致更多的稅收損失,恐怕得不償失。

不過,我們認爲產創條例10條之2能夠採用的廠商必須有相當高的研發投資,以及研發密集度,或未來的關鍵領域投資。符合這些門檻的企業並不多,加上爲了避免租稅過度優惠,據瞭解,政府亦參考了OECD全球最低稅負制的精神,未來適用有效稅率在12%或15%左右,亦即搭配租稅優惠,公司仍須繳納合理稅負,除了接軌國際外,亦可避免過度的租稅優惠。因此,政府的稅收損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加上這些關鍵企業會帶動上中下游的投資,創造的產值、就業機會,後續衍生、帶動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及綜合所得稅,更爲可觀。

再者,就租稅優惠幅度及政策設計的國際比較,各國爲促進關鍵產業發展,提升國內產業技術領域具國際競爭力,紛紛推出鉅額的補貼措施及租稅優惠。以韓國爲例,爲爭取次世代技術全球主導權,大幅度提高租稅優惠抵減率,業者研發投資最高可享有極高比率的抵減率,設備投資則最高可享有10%抵減率;而我國的方向則有所不同,現行租稅獎勵制度,主要在於鼓勵創新研發及中小企業導入智慧機械而設計,和各國爲引導關鍵產業的擴大投資所設計的獎勵目的有很大的不同。

臺灣處於國際供應鏈的樞紐地位,爲了鞏固此一地位,必須不斷投入資源進行研發、創新,而投入具開創性、突破性的研發創新,必須投入龐大的研發經費。爲激勵廠商擴大研發支出,必須有一套嶄新的獎勵機制,才能繼續維持國際競爭優勢。

就正面的論述而言,在新科技崛起、美中科技戰的方興未艾下,半導體已經成爲全球最重要的戰略性產業,它的外部效益極大,可以帶動上游的IC設計、材料,中下游有的封裝、測試、設備,乃至於更下游的電子資訊產品、汽車電子化、無人機等各個領域的應用。

就經濟效益而言,以2021年的數據爲例,半導體出口佔臺灣總出口的34.8%,產值佔兩成多,半導體貿易的順差亦有700多億美元。由此觀之,半導體產業被視爲臺灣的護國神山一點都不爲過。如果半導體產業發展出了差錯,它對臺灣經濟的衝擊,將是地動山搖。今年韓國對中國大陸半導體呈現逆差,也使韓國的整體經濟轉爲逆差,重創了韓元,也對韓國整體經濟帶來了重大的傷害,值得我們借鏡。

再就股市而言,臺積電的市值佔臺灣股市的市值將近28%,它的巨幅波動,勢必對臺灣股市帶來巨大的影響,對股民、資本市場的衝擊不言而喻。

其次,臺灣晶片法案的提出只是基於公平競爭的考量。如同前述,除了美國之外,韓國、歐盟,乃至日本都提出了類似的晶片法案,而且涵蓋企業補助、租稅優惠、產學合作、基礎建設、人才的投資,其金額之龐大、涵蓋範圍之廣闊,比起臺灣的晶片法案,只有過之而無不及!臺灣提出的租稅優惠只是在抵銷其他國家的優惠,維持立足點平等的公平競爭考量而已。

再者,臺版晶片法案可以使產業發展更多元化。由於此次法案的租稅優惠對象不僅止於半導體,還包括其他5G、電動車的應用、研發廠商。除了半導體的研發之外,半導體的技術應用、擴散,乃至於新領域的投資,纔可以避免臺灣產生半導體一枝獨秀的困境,促使產業的發展更多元化。

綜合上述分析,臺版晶片法案雖有租稅收入的損失,但在有效稅率、抵減上限的配套機制下,可以有效降低租稅損失。另一方面,半導體、5G、汽車電子化產業關聯效益龐大,在出口、貿易順差、資本市場的重要性上的貢獻,更是無可替代,且基於國際立足點的公平競爭及產業發展多元化的考量,臺版晶片法案的實施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