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漆壁畫《長城頌》亮相黨史館
本報記者 王廣燕
金秋的朝陽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長城如同巨龍般蜿蜒於羣山之中,直入雲海深處。在近日開館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觀衆一走進序廳,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幅600平方米的巨幅漆壁畫《長城頌》。它高15米,寬40米,專爲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序廳量身定做,是迄今最大的一幅漆壁畫。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文藝演出中,大屏幕上也出現了《長城頌》的壯美畫面。這幅漆畫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幅作品,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程向軍教授帶領50餘人的團隊,歷時約一年創作完成。程向軍近日接受本報採訪,講述《長城頌》的誕生故事。
20餘次修改描繪壯美長城
在新落成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序廳是觀衆走入展館的第一個空間,在這裡懸掛的壁畫意義特殊。爲此,早在兩年前,中宣部就曾通過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向全國各地美術名家、美術院校和專業畫院的藝術工作者徵集畫稿,後來又在2020年4月初,委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繼續爲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序廳設計壁畫畫稿。
這項重大的創作任務是命題創作,要求以長城爲主題,各繪畫藝術門類藝術家們都十分重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一共出了三十多個方案,經過反覆評選後,程向軍的方案脫穎而出。得知初稿入圍,程向軍心情非常激動,“中國漆畫終於有機會在殿堂級的空間裡展現它的魅力,我作爲長期從事漆畫創作的藝術家,有責任和義務完成好這項艱鉅的創作任務。”
爲了更好地進行創作,程向軍多次前往長城實地考察,但在考察後,他卻放棄了描繪景區管委會推薦的長城著名景點,“因爲這些景點非常出名,觀衆容易產生審美疲勞,而我們要塑造的是非寫實的長城,也就是表現出心中的長城。”在一次又一次地考察後,他將長城不同角度的美銘記在心裡,筆下的創作不再拘泥於某一個固定畫面。
從最初方案到最後完成,《長城頌》畫稿經歷了20餘次修改。“很多細節都反覆推敲,繪製過程中我的壓力非常大,有時候累到吃飯時睡着,團隊成員經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程向軍介紹,最終的《長城頌》畫稿採用中國繪畫鳥瞰式構圖,畫面分成近景、中景、遠景三個層次,近景由古鬆及明長城烽火臺、山石造型構成,中遠景由綿延不斷的羣山構成,以表現長城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的雄姿。山中溪水匯聚成河流,寓意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淵遠流長。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序廳高23米,《長城頌》畫幅需要達到600平方米,如此大尺幅的作品,給創作和安裝都帶來了一系列考驗。程向軍採取了以100塊畫板組成整個畫面的方式,致敬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壁畫的創作場地是一個四百平方米的室內車間,由於畫幅過大,採用了局部完成的方式,直到最後上牆安裝完,我才第一次看到整幅畫的完整效果。”程向軍說道。在畫稿構思之初,考慮到壁畫正對玻璃幕牆,容易產生反光,爲了避免室內眩光干擾壁畫欣賞,主創團隊採用了大量材料肌理將光滑的漆面眩光分散。
《長城頌》的創作中,還有一項國內首創工藝。傳統漆板由於是由木胎製成,尺寸誤差較大,材料穩定性不好,易變形,經過多道髹漆工藝製成的胎板自重較重,不利於防火,安裝也很困難。爲解決這一工藝難點,創作初期,程向軍大膽構想,通過國內專家技術論證決定選用鋁蜂窩板作爲壁畫胎板,這也是在國內漆壁畫中首次選用鋁蜂窩板做壁畫胎板。“鋁蜂窩板不僅減輕了牆體負荷,不易變形,而且誤差小,能使畫面整體平整。”
這幅巨幅畫作的安裝,也處處體現了大國工匠的精益求精。從創作場地到壁畫安裝地點大概七公里路程,安裝團隊選擇了三個路線,對紅綠燈的數量,顛簸指數都進行了詳細測試,以減少摩擦。嵌入式的安裝拼接規整,讓觀衆從側面觀看畫面時看到的也是平整的。
生逢其時展現漆畫藝術魅力
“作爲一名藝術家,我很感激這個時代,讓具有數千年曆史的漆畫登上國家級殿堂,這體現出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支持。”程向軍說,多年來,中國美協漆畫藝術委員會對漆畫的創作及普及做了很多工作,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也相繼開設了漆畫課程,對藝術人才的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
程向軍早年師從著名漆畫家喬十光先生,數十年來創作成果豐碩,曾在中國美術館等多家國家級美術機構舉辦30多場次個人作品展。他的漆畫作品中不僅有深厚的中國漆畫藝術底蘊,同時也注重吸收其他畫種的營養,使作品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在《長城頌》裡,他將傳統漆藝中的硃砂顏料,與中國畫裡的以線造型等技法進行了結合,體現出不拘於傳統的創新精神。
“《長城頌》是中國漆畫藝術魅力展現,是我們向黨的百年生日的獻禮。”程向軍說,希望以這幅新時代的藝術作品,展現祖國的壯麗河山,體現民族精神與文化遺產,向所有來到黨史館的觀衆展現中國漆畫的風采。供圖/《長城頌》創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