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就醫200次 蘇一峰揭健保吃到飽最大問題:它纔是解藥

蘇一峰分享有病患年就醫次數超過200次,插健保卡時出現相關警示。(翻攝自蘇一峰臉書)

爲落實分級醫療,健保署推動「分區總額合理成長管理」新制,排除重症的剛性需求,合理成長會打折,過度成長不給付,預計明年開始試辦。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認爲,「個人健保總額纔是真正的解藥」,健保最大的問題是「民衆永遠是看病吃到飽」,同時認爲新制將出現3大問題,包括放棄重症醫療、無法應付新的疫情、重症科別退場凋零。

蘇一峰今日在個人臉書發文表示,健保署準備推出新制,也就是「醫院的總額制度」,但真正亂花錢的地方是「民衆永遠是看病吃到飽」,健保署卻從不進行管理,同時也分享有病患一年就醫次數高達201次的照片佐證。蘇一峰表示,新制將有3大問題,一是新制下會第一個先放棄重症醫療,因爲重症醫療花錢、人力需求大,大多沒有自費產品可以推銷。

蘇一峰指出,二是新制無法應付新的疫情,舉例新冠疫情導致臺灣200間醫療院所倒閉,「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因爲防疫是很花錢的事!」,原本病房可以收治4、5個病人,但改成治療新冠的負壓病房得花一、兩百萬改建,且只能收治1位病人,被壓榨的護理師也從一人照顧15位普通病人,變成一人照顧4位隔離病人還很累。

蘇一峰說明,三則是「門診科別掛帥!重症科別退場凋零!」,一個重症醫師要畢業、訓練6、7年,一個資深加護病房護理師要畢業、訓練3年,但收益遠低於門診醫師、護理師,因此一個醫師加一個門診護理師就可以作戰的科別將成爲醫界掛帥,好幾個醫師、資深護理師的重症病房、加護病房則成爲醫院不愛的賠錢貨。

健保署長石崇良日前宣佈,明年起將推動醫院個別總額,爲避免重症病患淪爲人球,包含心肌梗塞、中風、急診創傷等剛性需求都可獲得保障,排除重症的剛性需求,合理成長會打折,過度成長不給付,額度由各分區因地制宜訂定。一旦出現不適當的轉診,就會失去保障,以浮動點值、平均點值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