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疫苗能終結新冠大流行嗎?(環球掃描)

圖爲一名老人(左)在西班牙瓜達拉哈拉的洛斯奧爾莫斯養老院內接受新冠疫苗注射。   新華社發(西班牙首相府供圖

近日,歐盟、阿根廷新加坡等多國相繼宣佈實施爲民衆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計劃。截至2020年的最後一天,全球累計約有40個國家開始或即將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這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但在病例激增和病毒變異的嚴峻形勢下,疫苗的研發和生產依然是一場和時間賽跑、同生命競渡的未知較量。同時,在分配等領域,“疫苗民族主義”成爲橫亙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一道鴻溝

當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勢仍不容樂觀。歲末年初,盤點一年來全球疫苗研發的種種努力,展望明年疫苗是否會給終結這場大流行疾病一個時間表時,國際輿論場上,樂觀情緒和悲觀情緒同在。在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之際,世界應更加警醒: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除非人人都安全,否則無人會安全”。

疫苗接種――

隧道盡頭的光芒

近日,疫苗接種計劃在一些國家迅速展開。綜合外媒消息,12月29日,阿根廷開始使用30萬劑俄羅斯的“衛星V”疫苗爲公民接種。同日,新加坡爲其醫護人員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摩洛哥衛生部日前宣佈,向中國醫藥集團英國阿斯利康公司訂購共計65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之後將啓動計劃爲該國80%的成年人口進行疫苗接種。歐盟已從當地時間12月27日起爲區域內4.5億人口啓動了正式的大規模接種計劃。

“希望”“里程碑”“新的開始”,當今年12月美英等國民衆開始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這些積極的詞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媒體報道中,替代了“絕望”“混亂”與“遙遙無期”。正如這種轉變折射出的期待,疫苗被人們視爲讓世界重回正軌的決定性力量。

對疫苗這種“高科技武器”的試驗和期待貫穿了2020年全年。12月22日,世衛組織更新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正在進行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共有233支,其中61支進入臨牀試驗階段,進入臨牀三期試驗階段的有十幾支。近日,美國、英國、俄羅斯、土耳其、巴西、阿聯酋等國均公佈了各自使用疫苗的高有效性

與這些好消息同時,壞消息也並肩而至。近日,英國、加拿大、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亞、西班牙、黎巴嫩、丹麥、韓國等國都報告了新增變異新冠肺炎病例。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疫苗出爐使大家紛紛寄望於疫情可在數月內獲得緩解,但多個國家相繼發現感染性更強的變異病毒,似乎發出不要放鬆警惕的警告

儘管多國開始進入全面接種疫苗的跑道,但各國政府都未敢放鬆警惕,積極在聖誕和新年假期中組織備“戰”。奧地利、英國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在聖誕節第二天,再次宣佈限制人口流動的措施。愛爾蘭、意大利則在聖誕假期前就宣佈了重新“禁足”計劃。自12月28日起,日本祭出空前嚴厲的“禁止大多數非公民入境五週”的措施,美國開始要求從英國入境的人員提供出發前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德塞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展使人們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光芒”,但要結束新冠大流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使疫苗已推出,人們也需堅持遵守防控措施。

疫苗分配――

“不平等問題難以解決”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近日預測:在“2021全球大趨勢”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疫苗爭奪戰”。“除了疫苗外交,國家內部和國與國之間,將會展開一場誰該獲得、何時獲得疫苗的爭奪戰。”相關文章稱,隨着首批疫苗供應數量大幅提高,衆人關注的焦點將從研發疫苗的壯舉轉移到同樣艱鉅的任務:分配疫苗。

“當前,全球疫苗缺口很大,生產速度遠遠跟不上需求的增長速度,導致疫苗爭奪很激烈。”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對本報表示,新冠肺炎疫苗可能需要每個人不只接種一次,運輸和保存條件很苛刻,生產和使用成本很高。更嚴重的問題是:很多發達國家內部疫苗分配不均衡,很多發展中國家用不起疫苗。

美聯社報道稱,在製藥業明年預計生產的約120億劑藥物中,約90億劑已經被髮達國家預訂。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的年產量保守估計在20億至40億劑之間。面對未知風險,財力雄厚的國家搶購疫苗,將導致大量的發展中國家只能望“苗”興嘆。

爲應對疫苗分配不平衡等問題,由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和世衛組織牽頭成立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旨在爲所有國家尋找有效疫苗,目前已有近190個國家和經濟體加入這一機制。12月18日,世衛組織透露,COVAX已獲得近20億劑疫苗供應協議,如疫苗獲得批准,參與計劃的低收入經濟體或能從明年上半年開始接種疫苗。但有輿論擔心,僅依靠國際組織籌集到的有限資金以及少數的直接訂單,全球疫苗供應及分配的不平等問題依然難以解決。

復旦大學聯合國與國際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張貴洪表示,疫苗接種對控制病毒和疫情至關重要,疫苗合作能否成爲全球抗疫的轉機和全球衛生治理的契機,取決於所有人的選擇。如果能在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主導下,把疫苗作爲一種公共產品,在研發、生產、調配、援助等方面開展全球協調,盡最大努力和可能惠及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脆弱國家和弱勢羣體,將爲疫情後的世界帶來希望。相反,如果繼續“各自爲戰”,甚至把疫苗作爲一種政策工具而將其“政治化”,則全球抗疫很有可能出現新的“疫苗鴻溝”。

“在全球愈演愈烈的疫苗爭奪戰中,中國倡導將疫苗作爲全球公共產品,積極加入COVAX,展現了中國的技術自信、戰略自信和大國擔當。”王義桅認爲,中國優先向欠發達國家提供疫苗,用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此外,在金磚峰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等多邊場合,中國積極推動開展廣泛深入的疫苗國際合作。

疫苗效力――

“保護時間還不能下結論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2月25日報道,流感病毒是“僞裝”大師,每年都有能力產生新的毒株來測試疫苗的功效:它具有專門的機制來合成其遺傳物質核糖核酸(RNA)的模塊,就好像樂高積木的不同板塊可以互換以生成不同的功能一樣。報道稱,新冠病毒似乎是一種穩定的病毒,平均每月突變兩次,其適應人體的策略是讓RNA擁有龐大且易變的基因組。然而最近幾周在英國發現了大量突變毒株,超出了預期,並引發了有關其遺傳多樣性是否會影響疫苗效力的疑問。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近日強調,由於新冠病毒出現還不到一年,疫苗能提供多長時間的保護還不能下結論,但一些數據顯示,疫苗保護期在半年以上是沒有疑問的。

新冠肺炎疫苗有效期的不確定或將導致人們需要定期接種疫苗。但令人擔憂的問題是:有多少人願意接種疫苗?世衛組織早在2019年就警告稱,“疫苗接種遲疑”是對人類健康的十大威脅之一。近期刊發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一篇調查報告顯示,不同國家和地區民衆對新冠肺炎疫苗的接受度有巨大差異,有近90%的中國受訪者願意接種“經過驗證的、安全有效的疫苗”,但也有國家的民衆接種意願甚至不到60%。

儘管所有人都希望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終結能有一個時間表,但麥肯錫諮詢公司提出,現在依然很難判斷“終結”會是以怎樣的定義出現。麥肯錫認爲,一種可能是,通過疫苗接種實現“羣體免疫”,儘管人們可能需要像接種流感疫苗一樣定期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但病毒的廣泛傳播威脅將消失。另一種可能則是僅有高危人羣接種疫苗,各國還需要依靠快速準確的檢測、治療方式的改良以及公共衛生對策的加強,來保持一種“新常態”。

“2021年,人們可能仍然會持續生活在病毒與疫苗的‘冰與火’共存的世界中。”美國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副教授陳希表示,在麥肯錫提出的兩種狀態中,人們會逐漸從第二種向第一種過渡。疫苗的作用取決於它的有效性、產能和供應鏈以及民衆的接種意願,但目前這三方面都存在各自的問題。

大規模接種疫苗的目的是通過阻止病毒傳播實現羣體免疫。但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日前表示,全球在接下來的6個月中必須保持警惕,因爲即便新冠肺炎疫苗問世,仍需要一段時間讓大部分人得到接種,2021年年底前不會出現“羣體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