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女罹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掌握三治療、一檢查救命

▲卓士峰醫師分享,異體幹細胞移植前仍爲MRD陽性的患者,除了高劑量的化學治療,還可以考慮使用免疫治療藥物,以提高達成MRD陰性的目標。

圖、文/卓士峰醫師提供

一名30多歲的上班族女性,不明原因出現發燒和呼吸急促等症狀,原以爲只是感冒,但在急診室就醫後發現她的白血球數值高達數十萬,是正常值的數十倍。經過一系列檢查,她被確診爲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ALL)。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內科卓士峰醫師表示,該個案經評估屬於容易復發且治療難度較高的族羣。爲了避免復發,治療過程中除了化療和標靶藥物外,還加入了免疫治療藥物,以便在異體幹細胞移植前達到微量殘留病竈(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簡稱MRD)陰性標準。經過這一系列的治療,該個案最終擺脫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陰霾,穩定控制疾病至今約三年,並已迴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攻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 必知「三階段治療」、「微量殘留病竈(MRD)」

骨髓就像我們身體內負責製造血球的工廠,負責維持身體內正常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的品質及數量。患上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後,骨髓製造出大量且不成熟的血球,這些『品質不良的半成品』會影響正常造血機能,可能引起貧血導致疲勞無力,血小板數值低下而造成血流不止,或者白血球功能異常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髮燒等症狀。卓士峰醫師表示:「雖然發病初期的症狀容易被忽略,但病程惡化快速,不適感在一至兩個月內會明顯加劇。爲避免錯失治療先機,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或是血液檢查結果異常,建議儘早到血液科進行檢查。」

卓士峰醫師指出,傳統化學治療依然是目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骨幹,但可以依據患者的狀況,加入新型的藥物,例如:分子檢驗檢測出費城染色體突變的患者,可在第一階段接受標靶藥物治療;或者在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前癌細胞仍清除的不夠乾淨,可考慮加入免疫治療藥物等。

整體而言,目前治療分爲三大階段,另外也有一項關鍵檢查:

►第一階段-引導期:高劑量化學治療爲主,並以將癌細胞殺滅至低於5%並恢復正常造血機能爲目標。

►第二階段-鞏固期:透過不同化學治療藥物,持續剿滅剩餘的頑固癌細胞,避免殘留的癌細胞「春風吹又生」、發生復發。

►第三階段-維持期:透過不同劑量的治療,再降低復發風險。

► 關鍵檢查-微量殘留病竈(MRD):在三大階段中,醫師會用精密儀器檢測微量殘留病竈(MRD)。如果檢查結果爲陽性,表示存在微量但可偵測出來的癌細胞;若爲陰性,則意味着癌細胞低於0.1%甚至更低,表示癌細胞清除比較乾淨,預期復發的風險降低,疾病的控制會更加穩定。

多元治療助達成微量殘留病竈(MRD) 異體幹細胞移植前先達標,預後顯著改善

關於微量殘留病竈(MRD)的重要性,卓士峰醫師以異體幹細胞移植的預後爲例說明,在移植前達成MRD陰性的目標,不僅可以降低死亡風險,約60%的患者在三年內疾病不會復發1。該30多歲的個案正是因爲定期檢查MRD並配合醫師治療,才能夠將病情穩定,並回歸正常生活。

卓士峰醫師指出,目前在臨牀上有多種新型治療手段可以幫助患者,只要積極與醫師配合,不僅可以穩定控制疾病,還有治癒的希望。例如,對於異體幹細胞移植前仍爲MRD陽性的患者,除了高劑量的化學治療,還可以考慮使用免疫治療藥物,以提高達成MRD陰性的目標,這樣可以避免重新等待幹細胞配對以及移植前高強度化療的負擔。卓醫師也提醒患者,儘管治療期間會比較辛苦,需要進行各種檢查,如MRD檢查和骨髓檢查等,但這些檢查都是爲了提升治療預後,患者應儘可能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確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後無需過度焦慮,只要積極治療和配合醫療團隊,就有望獲得良好的治療結果!

參考資料:(1)Bar M, et al. Leuk Res Treatment. 2014;2014:421723

TWN-103-0824-80001本衛教資訊由臺灣安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