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GPU,重磅宣佈:向CUDA發起新衝擊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綜合自tomshardware,謝謝。

日前,AMD 高級副總裁兼計算和圖形業務集團總經理 Jack Huynh 宣佈,公司將把面向消費者的 RDNA 和麪向數據中心的 CDNA 架構統一爲一個名爲 UDNA 的微架構,這將爲公司更有效地應對 Nvidia 根深蒂固的 CUDA 生態系統奠定基礎。AMD 宣佈這一消息之際,已決定降低高端遊戲顯卡的優先級,以加速市場份額的增長。

當 AMD 在 2019 年放棄其 GCN 微架構時,該公司決定將其新的圖形微架構分爲兩種不同的設計,其中 RDNA 旨在爲消費市場的遊戲圖形產品提供支持,而 CDNA 架構則專門爲滿足數據中心以計算爲中心的 AI 和 HPC 工作負載而設計。

Huynh在與媒體的問答環節中解釋了這種分裂背後的原因,以及採用新的統一設計的理由。我們還跟進了即將推出的架構的更多細節。以下是經過少量編輯的對話記錄:

Jack Huynh [JH]:AMD 的一項重大變革是,如今我們爲 Instinct 數據中心 GPU 採用了 CDNA 架構,爲消費產品採用了 RDNA。它是分叉的。展望未來,我們將其稱爲 UDNA。將有一個統一的架構,包括 Instinct 和客戶端 [消費者]。我們將統一它,這樣開發人員就可以更輕鬆地使用它,而現在他們必須做出選擇,而價值並沒有提高。

我們對其進行了分叉,因爲這樣可以獲得子優化和微優化,但這對這些開發人員來說非常困難,尤其是在我們發展數據中心業務的情況下,所以現在我們需要統一它。這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爲還記得我之前說過的嗎?我在考慮數以百萬計的開發人員;這就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第一步是達到數百、數千、數萬、數十萬,希望有一天能達到數百萬。這就是我現在告訴團隊的。這就是我們 現在必須建立的規模。

Tom's Hardware [TH],Paul Alcorn:那麼,隨着 UDNA 將這些架構重新整合在一起,所有這些是否仍能向後兼容 RDNA 和 CDNA 分離?

JH:所以,我們想做的事情之一是……我們在 RDNA 方面犯了一些錯誤;每次我們更改內存層次結構、子系統時,它都必須重置優化矩陣。我不想那樣做。

因此,展望未來,我們考慮的不僅僅是 RDNA 5、RDNA 6、RDNA 7,還有 UDNA 6 和 UDNA 7。我們計劃推出接下來的三代產品,因爲一旦我們獲得優化,我不想再更改內存層次結構,否則我們會失去很多優化。因此,我們有點強迫解決完全向前和向後兼容的問題。我們今天在 Xbox 上就是這麼做的;這非常可行,但需要提前規劃。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這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PA:當你把它帶回到統一架構時,這意味着,需要明確的是,未來的桌面 GPU 將具有與 MI300X 相同的架構?對嗎?

JH:這是一種從雲到客戶端的策略。我認爲這也會讓我們變得非常高效。所以,你不需要兩個團隊來做這件事,而只需要一個團隊。這不是在做一件瘋狂的事情,對吧?我們之所以分叉,是因爲我們想在短期內進行微優化,但現在我們已經有規模了,我們必須重新統一,我相信這是正確的方法。可能會有一些小障礙。

PA:那麼,重新合併需要多長時間?我們還需要多少代產品才能看到這一點?

JH:我們還沒有透露。這是一個策略。策略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認爲這是正確的策略。我們必須確保我們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事實上,當我們與開發人員交談時,他們很喜歡這個策略,因爲同樣,他們有其他部門告訴他們做不同的事情。所以,我需要降低複雜性。

[...]從開發人員的角度來看,他們喜歡這個策略。他們實際上希望我們早點這樣做,但我無法在飛機在空中時更換髮動機。我必須找到正確的方法來設定它,這樣我就不會破壞一切。

最後,是的,高端硅片可以構建市場,但最終,軟件支持往往決定了贏家和輸家。Nvidia 已經向大師班傳授瞭如何利用其無與倫比的專有 CUDA 生態系統構建看似堅不可摧的護城河。十八年前,Nvidia 從 CUDA 開始奠定其帝國的基礎,其最根本的優勢之一可能是 CUDA(計算統一設備 架構)中的“U” 。Nvidia 只有一個適用於所有用途的 CUDA 平臺,它利用相同的底層微架構來實現 AI、HPC 和遊戲。

Huynh 表示,CUDA 擁有 400 萬開發人員,他的目標是爲 AMD 取得類似的成功鋪平道路。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AMD 繼續依靠開源 ROCm 軟件堆棧來對抗 Nvidia,但這需要用戶和開源社區的支持,他們將承擔優化堆棧的部分負擔。AMD 可以採取任何措施來簡化這項工作,即使以對某些類型的應用程序 / 遊戲進行一些微優化爲代價,也將有助於加速該生態系統的發展。AMD

因 ROCm 堆棧的功效經常分散而受到了不少批評。當它在 2022 年收購 Xilinx時,AMD 甚至宣佈將讓當時的 Xilinx 首席執行官 Victor Peng 負責統一的 ROCm 團隊,以對項目進行更嚴格的控制(Peng 最近退休了)。這項努力至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 AMD 因其 ROCm 堆棧的狀態而繼續受到批評——很明顯,該公司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完全具備與 Nvidia 的 CUDA 競爭的能力。

儘管UXL 基金會 (UXL Foundation)出現了,但該公司仍然專注於 ROCm。UXL基金會是一個針對加速器的開放軟件生態系統,得到了高通、三星、Arm 和英特爾等業內其他參與者的廣泛支持。

與目前的 RDNA 和 CDNA 分裂相比,UDNA 究竟會發生什麼變化?Huynh 並沒有詳細說明,顯然還有很多基礎工作要做。但一個明顯的潛在痛點是 RDNA 中缺乏專用的 AI 加速單元。

從 2018 年開始,Nvidia 爲整個 RTX 產品線帶來了張量核心。AMD 在 RDNA 3 中僅具有有限的 AI 加速,基本上通過 WMMA 指令以更優化的方式訪問 FP16 單元,而 RDNA 2 完全依賴 GPU 着色器進行此類工作。

我們的假設是,在某個時候,AMD 將通過 UDNA 爲其 GPU 帶來對張量操作的全棧支持。CDNA 自 2020 年以來就擁有這樣的功能單元,並在 CDNA 2 (2021) 和 CDNA 3 (2023) 中增加了吞吐量和數字格式支持。鑑於如今在數據中心和客戶端 GPU 上進行的 AI 工作占主導地位,爲客戶端 GPU 添加張量支持似乎是一個關鍵需求。

統一的 UDNA 架構是與 CUDA 競爭的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但 AMD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Huynh 不會承諾新架構的發佈日期,但考慮到 AI 市場涉及數十億美元,執行新的微架構戰略顯然將成爲當務之急。

不過,根據我們聽到的有關AMD RDNA 4的消息,UDNA 似乎至少還需要一代。

AMD 放棄旗艦顯卡,專注於更重要的 GPU 之爭

AMD 正式將注意力轉向下一代中低端 GPU。搭載 RDNA 4 芯片的 Radeon RX 8000 系列顯卡至少在初期不會有高端型號。

在多次傳出“紅隊”將退出高端 GPU 領域的傳言後,我們終於得到了官方的答案。AMD 似乎不再對追求儘可能快的芯片感興趣。新戰略將專注於搶佔更多市場份額,重點關注其當前一代產品已經大放異彩的預算細分市場。該品牌瞭解到,玩弄誰擁有最大的市場份額並不能獲得預期的結果。

根據 AMD 高級副總裁 Jack Huynh的說法,該公司將把重點轉向市場份額。事實上,AMD 在這方面落後了,最新數據顯示,其市場份額僅爲 12%,而 Nvidia 的市場份額爲 88%。首先,最初的目標是攀升至 40% 或 50% 的份額,這個目標要高得多,但並非不可能實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Huynh 並沒有表示放棄光環產品,所以我們最終可能會看到一個多芯片怪獸。

話雖如此,這並不意味着 Radeon GPU 的性能會很差。據多方傳言,AMD 的目標是RX 7900 XTX或RTX 4080級別的性能,同時可能以更低的價格推出。有什麼不喜歡的呢?這也不是 AMD 第一次走這條路,五年前它就用基於 RDNA 1 架構的 Radeon RX 5000 系列做過同樣的事情。我不能說它們會降價多少,但考慮到過去四年市場發生了多大的變化,任何低於 500 美元的價格都是受歡迎的。

雖然這一策略無疑意味着 AMD 會損失一些高端利潤,但如果一切順利,單純的銷售數字應該可以彌補這一損失。別忘了,它的芯片爲許多遊戲機和掌上電腦提供支持。更廣泛的覆蓋範圍的另一個好處是更好的遊戲優化,因爲應該會吸引開發人員在沒有任何干預的情況下支持更大的受衆。至於服務器領域,AMD 仍將提供一流的產品,例如 MI300,用於高性能和 AI 工作負載。

下一代 GPU 之爭將以英特爾和 AMD 爭奪價值主張爲主角,而 Nvidia 至少在一段時間內穩坐王座。沒什麼可抱怨的,因爲最終用戶可能會從急需的價格戰中受益。話雖如此,對於那些想要獲得最佳顯卡的人來說,Nvidia 可能孤軍奮戰,隨心所欲地選擇定價——除非英特爾或 AMD 用一款野獸芯片給我們帶來驚喜。

總之,未來將會很有趣。

https://www.tomshardware.com/pc-components/cpus/amd-announces-unified-udna-gpu-architecture-bringing-rdna-and-cdna-together-to-take-on-nvidias-cuda-ecosystem

半導體精品公衆號推薦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爲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爲您分享的第3881內容,歡迎關注。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實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衆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