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食安風暴累計14例 薛瑞元:內生性毒素機率高、不排除下毒

衛福部長薛瑞元今表示,昨深夜又新增一位通報,是臺南病人;另,衛福部昨晚邀集專家學者及照顧個案的醫師進行討論,初步認爲是內生性毒素所致,但不排除人爲下毒。記者林琮恩/攝影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擴大,衛福部統計,截至今日已有14人到該餐廳用餐後身體不適,造成2人死亡,分別病逝於臺北馬偕、新光醫院。衛福部長薛瑞元今表示,昨深夜又新增一位通報,是臺南病人;另,衛福部昨晚邀集專家學者及照顧個案的醫師進行討論,初步認爲是內生性毒素所致,但不排除人爲下毒,檢調已介入調查。

薛瑞元表示,昨日會議主要是彙整資訊,詢問臨牀醫師照顧病人資料,也找了毒物專家,環境部化學局,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等單位代表一起討論。專家給予建議,食物中毒可能性有三大類:第一是微生物,這比較常見,如諾羅病毒;第二類是內生性,從食材出來的毒素;第三類是外面加進來的毒素。

「目前專家討論,不像第一類微生物,現在往後兩者機率去討論。」薛瑞元說,若是內生性,較高機率是米酵菌酸,此物質引起症狀過程比較類似,但臺灣過去沒有發生過,現在正跟國外訂標準品,訂了才能檢驗,但不排除人爲下毒,檢調已介入調查。

薛瑞元指出,目前受影像者已累計14案,昨天多了一個通報是在臺南,病人本身在臺北寶林茶室吃了粿條,出現症狀後本來在臺北醫院就醫,後來堅持回到臺南,目前在臺南醫院治療中。至於馬偕救治中患者,親人提出捐,則必須經過醫療評估,病情未必只有肝的問題,捐了能否改變、本身狀況是否適合捐肝,也要醫療評估。

薛瑞元表示,食物中毒案件通報,第一時間要至場所檢測,因爲微生物可能性比較大,要對人員採檢,初步是這樣做,臺北市也按表操課。但後續出現案件,從嘔吐到肝腎衰竭,這在12小時內發生,跟平常中毒不一樣。食藥署接獲案件後,保持高度警覺,並與地方政府、疾管署積極聯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