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賺130億!長城汽車,徹底賺麻了!

長城汽車的銷量沒有達到預期。

2024年12月,長城汽車(601633.SH)銷量13.5萬輛,同比增長20.25%;全年累計銷量123.33萬輛,同比微增0.21%。

乍一看,感覺似乎還行。但其實,算是比較糟糕。

首先,長城汽車五大品牌裡,有三個品牌出現了下滑;其次,跟年初制定的銷售目標比,僅僅完成了64.9%,且連續四年未完成KPI;再有,跟比亞迪(002594.SZ)、長安、吉利汽車比,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拉大。

不過,長城汽車的盈利卻爆了。

根據業績預告顯示,長城汽車預計2024年淨利潤124億元-130億元,同比增長76.6%-85.14%。

什麼概念呢?

按淨利潤上限計算,長城汽車2024年的單車利潤是1.13萬元,超過了比亞迪,相當於長安汽車的5倍,甚至高於理想汽車。

一句話概括就是,長城汽車不要銷量要利潤!

那麼問題來了,在銷量沒有增長的背景下,淨利潤飆升靠的是什麼?

先看一組數據。

2022年至2024年,長城汽車20萬元以上車型的銷量佔比,分別是15.2%、18.3%和25.1%。2024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的毛利率是20.76%,同比提高了約2個百分點,爲近8年來最高水平。

也就是說,靠的是銷售均價的不斷上漲。

要知道,過去這一年,整個汽車行業都在打價格戰。以比亞迪爲例,2023年,比亞迪的銷售均價接近16萬元,但是2024年上半年,這個數字降至了14.2萬元。從這個角度說,長城汽車的高端化成效不錯。

另外就是海外銷量。

2024年,長城汽車海外累計銷量45.3萬輛,同比增長43.39%。參考2023年的數據,跟國內市場比,海外市場的毛利率要高出差不多10個百分點,而這,也是盈利能力大幅改善的原因。

總而言之,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的話,長城汽車業績大漲的原因是:不唯“銷量論”,不參與國內市場內卷,積極擁抱高端化和海外市場,尋求更高溢價。

可能有人要說了,在業績公佈之後,長城汽車的股價不僅沒有上漲反而下跌,市場是不是在擔心什麼?

或許,市場對長城汽車不唯“銷量論”存在分歧。

2024年年中的時候,長城汽車創始人就提到:“對於那些虧損特別嚴重的業務,將採取適度減少銷售的措施,大力推廣那些不虧損、略微虧損或利潤比較高的業務。”

但是,市場可能覺得,這算不算是給銷量下滑找藉口呢?

另外,長城汽車的新能源車轉型也稍顯滯後。

一開始的時候,長城汽車的打法是,歐拉品牌走純電路線,WEY品牌走混動路線。但是,這兩個品牌的發展都沒有達到預期。

2024年,歐拉品牌全年銷量僅爲6.3萬輛,同比下滑超40%;至於說WEY品牌,儘管增速很好,但整體基數較低,且魏牌藍山除了面臨理想、問界的競爭之外,還面臨零跑的競爭。

當然,也有亮點。

比如說,坦克400新能源的月銷量攀升至了5000輛以上;比如說,坦克500和坦克700新能源,進一步奠定了長城汽車在新能源越野賽道的江湖地位。

最後,關於長城的“不唯銷量論”,談談我們的看法。

第一,長城曾經吃過“銷量論”的虧。在燃油車時代,包括在新能源車的早期階段,長城也搞過車海戰術,也爲了銷量放棄過利潤,但最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第二,跟很多車企尤其是新勢力企業不同,長城汽車不依賴於資本市場融資,所以沒法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的虧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自上市以來,長城汽車累計分紅207.3億元,是融資金額的近3倍,從這個角度說,長城的經營哲學就是不做虧本買賣;

第三,儘管長城自己比較灑脫,但是,只要身處汽車行業,就沒辦法避開競爭。相比於銷量來說,長城汽車需要繼續打造優質、具有溢價能力的拳頭產品,WEY品牌也好、坦克也好,總之得繼續做大做強,否則依舊有被淘汰風險;

第四,在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市場,長城汽車還需要證明自己。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