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長照社會的動容風景

家庭美容院裡,鄰座老太太老闆娘話家常。

老闆娘問:「妳家外傭怎麼沒跟着來?」

老太太答:「她在家打掃,我洗完頭再打電話叫她來接。」

老闆娘問:「雅妮(外傭化名)也做了七、八年了吧?」

老太太答:「對呀!可是我兒子嫌她經常起得比我晚,一直說要換人。不過,我不想換。因爲雅妮對我家環境家人都很熟悉,我要什麼,她馬上找得到。而且,她知道我什麼時候不喜歡跟誰講話,懂得幫我擋電話......」

「到我這年紀,什麼人沒見過,晚輩也很多事不告訴我呀!看人,就『抓長補短』,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老太太加強了語氣說道。

十分鐘後,老太太在外傭攙扶下,兩人有說有笑地離開。

我驚歎:「這位老太太好有人生智慧,她的外傭國語也說得很不錯耶!」

老闆娘笑答:「妳知道老太太幾歲了嗎?她98歲了,平常也就雅妮跟她住,兩人有時候看起來就像祖孫老人家到現在還能自己走來洗頭,也是想得開,有福分。」

這段對話發生在半年前,彼時家裡第一次聘用外籍看護來照顧長輩,而長輩正與老太太同樣高齡內心當然期待自家的僱傭關係,能跟老太太與雅妮那般相互理解。

幸運的是,在至親長輩近日離世前,年輕的印尼麗娜(化名)一肩擔起夜以繼日的照料工作。期間長輩一度住院,剛好遇上伊斯蘭教齋戒月,麗娜爲了善盡照顧之責,特別打電話給自己媽媽請求真主阿拉「諒解」。

麗娜的中文說得極好,好到急診室醫生都吃驚。更不可思議的是,她在很短時間內就聽懂長輩帶着鄉音的國語,有時候還會幫忙「翻譯」阿公病榻上發出的混濁語句。換言之,她有語言天分,就是「欠栽培」,若是生長都市小康之家,而非偏鄉農家,很可能成爲語言專家,而不需要離鄉背井來照顧陌生人

長輩術後恢復良好,卻突然在餐桌旁壽終正寢,麗娜跟家人同感震驚與悲傷之餘,還能從過去僱主處理喪事的經驗裡提供建議:「晚上要留一盞燈房門不要關,這樣阿公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陪着僱主一家辦喪事的麗娜,其實也正爲自己的家事操心。拜即時通訊發達之賜,麗娜在最近的通話中得知父親兩度跌倒住院、務農的先生生病了,但即使心急,自己遠在天邊,也只能請託兄長代爲照料,再匯錢回家鄉支援。

長照關係裡,焦點總是在被看護者身上,看護者的付出往往被視爲理所當然。如果看護者是家人,更可能因爲彼此觀念不同而磨損親情能幹的外籍看護如麗娜,不僅讓原本負責長照的家人得以喘息,還跟長輩建立起如戰友般的關係。那一幕幕悉心照料的「風景」,在在提醒家人要懂得知足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