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貧血!缺鐵恐心臟衰竭 醫1招提升吸收率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指出,缺鐵除了會造成貧血外,還恐引發心臟衰竭等諸多症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鐵是身體造血的重要元素。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指出,缺鐵除了會引起缺鐵性貧血外,還恐造成心臟衰竭等多種症狀,千萬不可輕忽。他並提到,若因缺鐵性貧血而鐵質不足,每日可補充20~40毫克的鐵;另外,維生素C能幫助鐵的吸收,搭配此類食物是很好的方法。

醫師劉博仁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長期缺鐵易引發缺鐵性貧血,導致虛弱、頭暈、心悸、胸悶、掉髮、指甲易脆,甚是心臟衰竭。他指出,鐵質缺乏的高危險羣包含來經的女性、嬰幼兒、青少年、素食者及懷孕婦女等。

此外,劉博仁還提到,化療患者因藥物會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經常導致貧血,而醫師通常會建議多吃牛肉、豬肉等紅肉來幫助造血。但要注意的是,紅肉除了被列爲可能致癌物外,代表鐵庫存量的鐵蛋白(Ferritin)若過高,反而是發炎現象。因此,癌友即便在化療或放療期間,仍需要限制紅肉的攝取。

劉博仁說,維生素C可以增加食物中鐵的吸收。若真的有缺鐵性貧血,可以每日補充20~40毫克的鐵。鐵的補充劑包括反丁烯二酸亞鐵(ferrous fumarate)、硫酸亞鐵(ferrous sulphate),或葡萄糖亞鐵(ferrous gluconate),但許多人服用此類鐵劑會有腸胃不適的副作用,此時,可以選擇磷酸鐵或胺基酸螯合鐵劑來補充,比較沒有腸胃道的副作用。然而,倘若抽血鐵蛋白過高,則不宜補充鐵。

劉博仁先前分享,食物鐵來源不只肉類,像是海鮮貝類、豬肝、紅豆、黃豆、雞蛋、豬血、紅莧菜、紅鳳菜等都是,不過一般植物來源鐵吸收率比動物性鐵來得低,可利用維生素C的食材來增加植物性鐵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