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助限特定病房 基層籲放寬門檻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臺大醫院工會代表前往疾管署外表達訴求,指出醫療人員辛勞付出,津貼卻相對縮水,令醫護心寒。(陳信翰攝)
爲鼓勵第一線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8日修正相關獎勵措施,將急診室內的醫護納入獎勵範圍。雖然這項調整具正面意義,仍有醫護團體認爲,津貼申請的門檻仍高,補助不應限定特定病房,必須更進一步放寬。
指揮中心日前修正「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開放急診部門負壓隔離病室、單人病室的醫護也可申請津貼,其中醫師每人每日1萬,護理人員每人每班1萬,至於照護負壓隔離病房、專責病房或加護病房者則是原先就可申請。
不過這每人每日1萬的津貼看似不錯,但先前卻被醫師爆料,根本是看得到、吃不到,因爲實際上只有1名醫師能夠登記請領津貼,其餘值班醫師只能共同均分這1萬元,若扣掉原先門診損失,根本是「自費」響應防疫。
雖然指揮中心5月8日將申請人數放寬爲每日2人,但基層醫護人員仍不太滿意。臺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創辦人樑秀眉認爲,新冠肺炎有許多是無症狀感染者,對第一線醫護而言,危險是無所不在,因此補貼方式不應限縮在特定病房,一般、個別門診的醫護也要一併放寬。
樑秀眉指出,臺灣的醫療體系是「靠便宜的醫護人力撐起來」,而這次疫情又造成許多醫院幾乎沒有病患,許多護理人員不僅拿不到津貼,還要被迫放「無薪假」,實在不合理。政府在制定獎勵津貼的同時,也應思考要如何紓困,讓受惠的醫護人數更廣泛。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廖鬱雯則表示,指揮中心對相關津貼握有審覈權,先前更表明會依實際病人的情況來發放,因此仍有不少基層醫師擔憂是否真的能夠拿到津貼。
此外,新版的獎勵要點中也給予醫院不等的團體獎勵金,廖鬱雯指出,這筆獎勵金應當是要分配給院內包含醫護在內的基層員工,但這筆錢最後是否會如實發放?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