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風馬旗:超渡亡靈的神秘之旗

在祖國的西藏高原上,在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的藏族聚居區以及尼泊爾、錫金不丹、克什米爾等鄰邦人們隨處都能見到一串串、一叢叢、一片片以經咒圖象木版印於布、麻紗絲綢土紙上的各色小旗。這些方形角形條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門首、繩索、族幢、樹枝上,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

這一面面小旗,藏語稱“隆達”,也有人稱之爲“祭馬”、“祿馬”、“經幡”、“祈願幡”,不過,人們更習慣稱它爲風馬旗,因爲“隆”在藏語中是風的意思,“達”是馬的意思,顯然,風馬旗在這裡是直譯。風馬源於一種原始祭祀文化,主要由對動物魂靈的崇拜而來。

最初的風馬是直接將羊毛系掛於樹枝 草叢,如今在大大小小的瑪尼堆上仍可看到牛羊頭顱等物。藏族認爲,風馬在深層意義上指人的氣數運道,或者特指五行。在靈氣聚集之處(神山聖湖等),掛置印有敬畏 神靈和祈求護佑等願望的風馬,讓風吹送,有利於願望的傳達和實現。

到後來這種理念延伸到各個層面,喜慶時張掛風馬是希求天、地、人、畜吉祥諧和;起帳建屋張掛風馬是驅災避禍求平安;山河路口張掛風馬是希望舟車無礙;天葬臺附近張掛風馬則是超渡亡靈寄託哀思,等等。

總之,風馬是溝通世俗與靈界的通用媒介。常見的風馬旗多由布製成,也有用麻紗、絲綢及土紙的 。風馬有方形、角形、條形等,通常爲10--60釐米不等的長開或正方形。風馬小可到一條一縷,大可到整匹整幅的棉布,或串掛於繩,或隨意拋灑。

勁風吹拂之時,成片成串的風 馬在藍空、雪山及明湖的背景中漫天飛舞,精神及願望一意 向上。風馬旗的顏色分白、黃、紅、綠、藍五種。民謠中唱道:黃幡象徵自現蓮,紅幡象徵雨調和,青幡象徵後裔長,紅幡插在草坪上,宛似鹿角光耀眼,紅幡插在屋頂上,宛似紅 火永興旺……在藏族心目中,白色純潔善良,紅色興旺剛猛,綠色陰柔平和,黃色仁慈博才,藍色勇敢機智

寶馬(背馱佛法三寶)居中,大鵬金翅鳥、龍、獅、 虎等動物環繞是風馬的典型構圖,它們代表金、木、水、火 、土五行,寓意五行循環往復,生命經久不息。另還有佛像 、八寶吉祥和佛經等圖案,它們大多由木刻雕版印成,但也有用石刻版和金屬刻版的。

拉薩附近的幾家傳統作坊和寺院 、後藏日喀則以及康區德格是風馬的三大雕版印製中心。拉薩一帶的風馬圖案嚴謹而富麗,無論宗教感還是藝術 感都顯得正統一些,藥王山一帶非常多;後藏一帶則顯得世 俗生活化,形式、內容較爲自由靈活,新年時多在鄉間寺廟民舍的屋頂以及村口張掛;康區的風馬大片大片迴環往復,色澤鮮明,視覺衝擊力強烈,如安多湟中一帶分佈於黃河 源的風馬直如幡城一般;藏北風馬因多從瑪尼石上直接拓印尤顯粗獷豪放,象藏北的生命一樣張揚灑脫。另外,林芝工布米林等地的風馬往往是直接懸掛在古柏上的,五六個 一簇,迎風招展宛若大旗。藏族非常看重風馬旗,旅遊者經過這些地方時可往瑪尼 堆上添加一些石頭,但切記不可亂動和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