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農藥殘留多?常吃等於慢性自殺?專家跟你說真相

圖 / 賴琬琳文 / 謝佳君採訪整理

草莓產季即將進入尾聲,不少民衆把握機會品嚐嬌豔欲滴、酸中帶甜的好滋味。但一直以來,草莓揹負許多謠言,像是農藥多達20餘種?長相奇怪的不要買?讓許多人又愛又擔心,只能淺嘗輒止;究竟這些謠言是真是假?快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對於草莓的謠言相當多,但許多都是錯誤的見解。圖片來源:賴琬琳)

專家這樣說:這是最多人對草莓的顧慮,但苗栗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吳岱融直言,極少數農民纔會使用這麼多農藥,「講出來會被人笑!」一般人根本不會用到這麼多,除非不懂得怎麼使用;同時使用這麼多種農藥,也可能讓病害產生抗藥性,「只能說是特例,更何況也沒有多到20幾種病菌讓他噴。」

專家這樣說:對此,吳岱融也反駁,養蜂通常不會選在農田周邊,因爲草莓有時會使用農藥,蜂農要儘量降低風險;此外,草莓產季是每年12月至隔年3月,蜂箱放牧則是3月過後,產區和產季都錯開,謠言說法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專家這樣說:膨大劑正確的說法是「激勃素」,是植物本身就有的生長激素,農民有時爲了拉長果柄會使用激勃素,好讓果子能在植株葉片外面充分接受光照,使草莓外觀較紅,也有利於更完整授粉,避免果型不規則。

只不過要注意的是,激勃素雖然能讓果實較大,但如果使用過多,會導致果皮較薄易破、果肉空心鬆軟、遇水容易爛、不耐儲藏,也可由此判斷是否使用過量。但網路上流傳用來判別是否使用激勃素的方法有些並不正確:

●大小不一:吳岱融強調,不能直接用果實大小判斷是否使用激勃素,還要看是第幾期、第幾果支生長出來的果子,第一支長出來的果子本身就會比較大,旁支則較小。●形狀奇特:和授粉是否完整有關。●顏色不均:可能是因爲照光不均勻。像是果柄周圍發白是因爲綠色的蒂頭覆蓋住,光照受影響,導致偏白;也可能是品種本身特性,這個區域不容易變紅。●味道不甜:甜度和施肥、氣溫比較有關係。

吳岱融強調,激勃素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激素之一,任何蔬果都有這種激素,只是透過人爲讓它的量增加,但對人體沒有影響,反而可能因爲不耐儲存影響農民。

專家這樣說:草莓光是採收就很費工基本上農民已經沒有餘力染色這件事,吳岱融說。這是草莓本身的天然色素──花青素,而且草莓泡水後容易爛,尤其受凍、組織受傷後,遇水更容易崩解溶出,形成水中帶有紅色

專家這樣說:吳岱融解釋,草莓上頭的小顆粒種子,會隨着果實膨大而跟着改變顏色。最一開始由綠轉爲偏白、淡黃色,接着變紅,到了咖啡色已經過熟,所以也可以由此判斷草莓的成熟度,紅色階段是最佳賞味期。

延伸閱讀:降低蔬果農藥殘留 這樣清洗最健康香蕉可以冰?草莓冷藏先洗洗?...改掉水果錯誤保存法名醫養生術:多色水果,順勢保養不同臟腑水果切片後,營養流失比率到底有多少?酸性甜性水果不能混着吃嗎?※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