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高」的黃金期 小兒科醫師:注意骨齡的發展

▲「我的孩子會不會太矮?」「會不會長不高?」這是所有父母共同的煩惱。(圖/達志示意圖企劃中心綜合報導

「我的孩子會不會太矮?」「會不會長不高?」這是所有父母共同的煩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醫師趙美琴表示,造成身材矮小原因很多,諸如家族遺傳飲食運動心理與睡眠都是可能因子。但若是因爲罹患「生長激素缺乏症」而長不高,只要把握國小學齡治療期,還是有機會達到正常孩童的身高。

暑假期間,父母帶着小孩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科就診,其中超過2/3就是擔心自家小孩長不高。趙美琴醫師建議家長可先參考國人正常生長曲線表,看自己孩子身高的落點,來判定小孩是否真的符合身材矮小的標準,再請醫師評估

趙美琴表示,一般來說,嬰兒在第一年成長幅度最明顯,長高20-25公分,1 到3歲時一年可增高10公分,3到 11歲每年約5公分,青春期前生長快速,只要小孩每年成長幅度都在這之上,而且生長曲線在第3百分位以上,家長就不用過度擔心。

「即使生長曲線在第3百分位以下,也不能斷定就是生長激素缺乏」,趙美琴說。小兒內分泌科醫師會先進行相關的檢測,以排除營養、飲食、代謝、遺傳等問題造成骨骼發育遲緩,最後才安排住院檢查。正確的檢驗須以藥物刺激方式連續檢測孩童體內的生長激素濃度。如果證明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纔會建議透過施打生長激素來幫助長高。

▲趙美琴醫師認爲吃得正常、均衡,適當的運動,都可以幫助兒童成長髮育。(圖/趙美琴提供)趙美琴指出,一旦確診生長激素缺乏,就要及早治療,而且是愈早發現愈好,治療的黃金期是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正常人是每天夜間分泌生長激素,因此生長激素注射方式必須每天睡前施打好幾年,持續骨齡密合。爲了避免造成孩童的痛楚,現在各大藥廠研發各種一體成型、方便注射、可減少不適的感覺

針對部分家長購買坊間的「轉大人秘方,或者多吃肉、喝牛奶、吃鈣片等,趙美琴強調,幫助生長的因子很多,包括營養、運動、睡眠以及心理因素,並不需要太偏重某一部份,只要吃得正常、均衡,適當的運動,都可以幫助成長髮育,尤其是睡眠對於孩童生長很重要,晚上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最好10點以前能讓小孩就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