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案例點評 | 馬上消費:構築金融反欺詐的“恢恢天網”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對風險管理技術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必須根據業務流程做到全面風險管理。其中,欺詐風險管理是最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題。當前消費金融及信用卡詐騙犯罪位居金融犯罪第一位,市面上不乏存在專業的針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詐騙、套現組織,如通過盜用、冒用他人的賬戶來騙取貸款。另外,伴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近年來以電信網絡詐騙爲代表的新型網絡犯罪愈發猖獗,電信詐騙花樣多變,隱蔽性更強、涉案金額更大、受害人數更多,極大破壞了人民羣衆的財產安全。

如何利用大數據與AI技術有效防範欺詐風險,在這方面,許多公司都在進行嘗試。其中,作爲科技驅動的金融機構,重慶的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上消費”)基於行業金融信貸反欺詐業務需求及新一代技術應用發展趨勢,通過創新應用無感知埋點、設備指紋、變量計算、智能外呼、複雜網絡構建、流計算和人工智能多模態檢測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對欺詐行爲的精準打擊,爲金融行業提升反欺詐能力做出了有益探索。

三位一體:打造智能金融反欺詐安全閉環解決方案

隨着金融業務的線上化,所面臨的風險也向線上化、併發化、多維化、瞬時化、脈衝化、團伙化轉變。數據分析如何與時俱進,有效支撐各業務條線的風控和反欺詐需求,是各類金融公司防範欺詐面對的現實問題。

馬上消費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爲基礎,圍繞金融行業信貸反欺詐“貸前防範-貸中監控-貸後處置”三階段安全需求,構建“複雜網絡防控、反欺詐決策、交易偵測、交易反欺詐、情報輿情監控、案件調查、全域監控、多模態檢測”等八大功能模塊,構建起面向金融信貸全流程的智能反欺詐安全解決方案。

嚴把准入關,築牢反欺詐第一道防線

做過金融機構風控業務的人都知道,再嚴格的審批、再及時有效的貸後檢測,也不如把風險控制在准入關之外,築牢籬笆才能損失最小。馬上消費利用圖數據庫構建實時小網絡,通過反欺詐核身體系構建、複雜關係網絡防控、貸前反欺詐策略制定等途徑,在保證普通客戶賬戶及核身安全的基礎上,形成小時級數據特徵分析報告,構建黑名單,實現智能化發現欺詐團伙,有效防範僞造信息、中介代辦、僞冒申請、多頭借貸、電信詐騙等風險。做到將70%-80%的批量欺詐攻擊攔截在外,能夠爲正常業務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嚴格審批關,貸中監控築牢第二道防線

馬上消費依靠強大技術支撐,利用複雜網絡與決策引擎聯動技術,精準識別欺詐團伙,反向通知決策引擎拒絕審批;利用分佈流式計算平臺架構技術,對交易數據實時風險監控,並依據風險級別進行決策,實現反欺詐實時偵測、反欺詐數據收集、人工偵測、後置核身、實時攔截、延遲放款等功能。通過實時監測變動信息,降低業務風險最高可達20%。

嚴把貸後關,大數據與AI築牢第三道防線

與准入難、審批難相比,傳統銀行對於貸後監測可能感覺更難,既難以實時跟蹤,又無法有效監測。有效的貸後監測,也只能依靠科技提高風控有效性。馬上消費利用大數據自動抓取和分析代替傳統的線下人工調查、調查員潛伏監控;利用人工智能外呼和活體檢測技術保證監測準確性;利用分佈流式計算平臺架構構建大數據實時數據立方引擎,有效地對交易數據進行實時監控,並依據風險級別爲決策人員提供有效判斷。

創新提升價值,科技解決行業痛點

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解決反欺詐一直是金融科技行業人員不懈探索與努力的方向。但對欺詐團伙實時識別、數據綜合管理複雜、詐騙方式不斷更新一直困擾着業界的發展。

馬上消費自主研發了1000餘套涵蓋消費金融全業務流程、全生命週期的核心技術系統,累計提交發明專利申請1000餘項,以“數據報送與採集、反欺詐特徵計算、交易反欺詐決策、反欺詐綜合管理和反欺詐監控與大數據分析”五大方向爲路徑,爲解決行業痛點、提升金融反欺詐效率與能力作出了積極貢獻。

實現平臺一體化,貫通功能交互和流程閉環

通過整合“複雜網絡防控、反欺詐決策、全域監控和多模態反欺詐”等子模塊系統,形成統一的智能金融信貸反欺詐平臺。集成智能外呼,實現反欺詐案件調查與人工交易偵測智能化改造,提升案件調查效率與精準度,並與反欺詐監控中心、全流程反欺詐實時聯動,大幅降低研發和反欺詐業務人員的投入。

實現無感知埋點採集應用,數據採集開發效率大幅提升

這種模式徹底改變代碼埋點在前端數據採集需求稍作調整就要全產品線所有終端和採集器後端一起改造的侷限性,大幅提升欺詐風險管理的數據採集需求上線應用的時效性,將採集開發效率以月單位提升至以天單位,並通過實時計算技術,對採集數據進行實時、多維度、自定義靈活的智能監控、分析、預測用戶行爲,快速發現挖掘反欺詐特徵變量。

實現自研複雜網絡構建,反欺詐實時團伙偵測識別到達秒級水平

通過自研設備指紋與IP、GPS、電話、人等關鍵屬性構建複雜網絡,以時間分片與實時關聯變量驅動與決策引擎相結合的方式,成功實現了分團計算由離線方式轉變爲實時分團,最終實現反欺詐實時團伙偵測由0到1的轉變,團伙欺詐發現能力準確性提升至95%以上。

實現反欺詐多模態檢測,強化橫縱攻防與融合能力

面向深度進行了單一模態攻與防的挖掘,如增加攻擊形式;面向廣度進行了多模態攻防的融合研究,如攻擊形式的模態融合,防禦形式的模態融合。使平臺擁有遠超單一模態攻擊手段數量及防禦手段,實現更好攻防表現,爲反欺詐檢測提供更豐富、更全面的保障。

實現貸中電信詐騙智能識別,創新多維度、差異化決策保障能力

通過對客戶授信、用信行爲及關聯信息進行識別、判斷客戶受詐騙可能性,並進行差異化決策(申請單攔截、人工回訪排查、人工智能回訪提醒、短信提醒、App彈窗提醒),有力保障客戶賬戶資金安全。

社會和經濟效益凸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金融科技與創新的有效性與社會價值還要在實踐中才能凸顯價值。作爲金融信貸反欺詐風控管理核心,馬上消費的成果已深入應用在銀行業務領域和消費金融領域。截至2022年底,已支撐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金融信貸業務,累計偵測交易超過1.9億筆,日均處置交易筆數超52萬筆,日均攔截異常交易筆數5000餘筆,涉及欺詐類型包括“身份欺詐、異地大額貸款、異常使用消費、惡意套現、電詐詐騙”等各類型異常行爲,在有效提升金融信貸反欺詐監測預警智能化和行業風控水平的同時,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築牢了安全屏障。系統的上線有力地配合山西、湖北、山東、河南、四川、浙江和海南等多地公安機關協同開展打擊、治理詐騙犯罪上百次,搗毀電信詐騙窩點20餘個,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300餘人,並建立起1.7萬個涉黑人員的黑臉數據庫,對金融詐騙等黑產行爲進行了強有力地震懾與打擊。

“零接觸式”智慧金融服務、精準觸達長尾人羣也爲金融機構業務的發展構築了可持續的根基。截至2022年底,日均處置交易金額8000餘萬元,極大地提高了信貸用戶羣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拓展了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和溫度,該成果已在杭州聯合農村商業銀行、南海農商銀行等全國13個省份、34家金融機構進行了推廣應用,已支撐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金融信貸業務,爲普惠業務、助力消費升級作出了積極貢獻。

該系統的推出,將數字化風控反欺詐技術工具嵌入金融信貸全業務流程,在有效提升行業風險監測預警智能化水平與有效保護金融消費者信貸安全和合法權益的同時,實現了金融產品、風控、獲客、服務的智慧化,在應用新一代技術打造金融反欺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實現路徑方面,創新引領示範作用突出,爲經濟社會數字化能力建設積累了豐富成果,可廣泛應用於銀行、保險、證券等機構,助力產業數字化升級,共建數字安全生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現代科技與現代金融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兩翼,科技與金融的結合,是第一生產力與第一推動力的結合。金融科技就是要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引導金融資源向長尾客戶集聚。數字化轉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建設同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久久爲功、循序漸進。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築牢築好金融反欺詐的“恢恢天網”,不斷提升人民羣衆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特約撰稿人:尹振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