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行政到專職畫家 曹文瑞的普普浮世繪

文/城市美學態度

隱身幕後藝術行政,從策劃展覽、掛畫、拍照、寫新聞稿到現場執行等技能樣樣具備,也累積許多對藝術與生活的想法,甚至在下班後,轉換另一個身分,構思自己的藝術創作,最後成爲一名藝術家

生於1964年的曹文瑞,在藝專時期學習水墨畫,畢業後赴美國攻讀藝術碩士,深受西方美學啓發。回國後,他從事藝術行政工作,在玄門藝術中心、袖珍博物館臺灣民間博物館協會與華山文創園區等單位服務,默默推動臺灣藝文發展。

▲藝術家曹文瑞。(圖/邱家琳攝)

但曹文瑞始終不曾遺忘對藝術創作的熱情,在閒暇之餘,仍拾起畫筆顏料作畫。2009年,他正式告別爲期十多年的藝術行政生涯,走上專職創作之路,開始透過寫實技法描繪虛擬與真實日漸混淆的世界,並挪用東西方經典名畫、以家喻戶曉的電影英雄與動漫人物作爲畫中主角,反映當代社會現況

創作根源來自生活 挪用動漫文化的虛擬角色

對當時剛轉換跑道的曹文瑞來說,第一幅畫要表達什麼內容,是最困難的。他希望那幅畫要能呈現自己過去積累的思緒、有興趣的題材,以及在美國求學、逛博物館、旅行與回到臺灣工作的心路歷程。

深受中國水墨畫與日本動漫文化影響的曹文瑞,歷經反覆的思索與打草稿後,將過往搭乘飛機旅行的經驗、從窗戶鳥瞰大地的感受,重新詮釋爲觀景窗外風景,並將虛擬角色置入畫面,發展「心靈視窗」系列作品

「心靈視窗」首件作品爲《胖達意象之旅》,描繪一隻熊貓正在搭乘飛機,靜靜凝視窗外。熊貓欣賞的美好風景則挪用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奇峰萬木》,並加上類似熱氣球的物品,既形成強烈的反差,也營造超現實主義般的夢境美感

▲曹文瑞《胖達的意象之旅》。(圖/取自佛洛伊的袖珍藝術事務所)

搭機時我喜歡選擇靠窗的位置,在高空上專心鳥瞰大地時,總有種超現實的感覺。」曹文瑞表示,飛過大城市上空時,即便地面上是一片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或零亂的市容,從飛機上望下去,也彷彿是亂中有序,有不同的美感呈現。

曹文瑞也形容這樣的創作風格爲普普超現實主義(Pop Surrealism),是自己在美術史血緣最接近的遠房親戚。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強調將日常生活的事物融入創作,透過絹版印刷技術複製畫作,讓藝術品不再是少數人能擁有的稀有珍寶

▲曹文瑞《月臺人生》。(圖/曹文瑞提供)

對曹文瑞來說,生活經驗也是他的創作根源。他成長於動畫漫畫電玩科幻電影蓬勃發展的年代,在作畫時,便自然而然地挪用虛擬角色,當成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藉此呈現社會的矛盾與衝突。

「在動漫文化的影響下,許多年輕人透過道具與服裝扮演某個虛擬角色,打破幻想與真實的界線,並將自己投射到角色當中。」曹文瑞表示,他也藉由描繪日本與美國的虛擬角色,表達人性的貪婪與慾望、內心對世界的看法,以及環保議題。

▲曹文瑞在工作室生活照。(圖/曹文瑞提供)

像《不曾興建卻真實存在》,描繪星際大戰白兵本田人型機器人Asimo,坐在某項交通工具的觀景窗前,映入眼簾的風景則挪用文藝復興時期畫家老彼得‧布勒哲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所畫的《巴別塔》。

同時,畫面也融入北極熊企鵝鯨魚、地球與熱氣球等元素,諷刺人類過度膨脹的慾望,破壞自然環境與生態。

(完整文章請看城市美學新態度)

【延伸閱讀】

共享 藝術創作意志持續前行的熱力奔放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本文由城市美學新態度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