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臺北環境指標「神蛙」瀕臨滅絕 嘰嘰叫聲快消失了
臺北赤蛙是早期三芝、石門一帶常見的蛙類,由於農藥和化學肥料肥的大量使用,導致棲地遭到嚴重破壞,目前瀕臨滅絕。爲了重新找回臺北赤蛙,新北市政府農業局與臺北市立動物園合作,一方面進行物種保存及族羣穩定繁衍,另一方面調查、營造棲地環境。
農業局長廖榮清表示,臺北赤蛙又名雷公蛙,被列爲珍貴稀有的野生動物,體長僅3至5公分大小,背部金黃綠色或是綠色,體側有白色背側褶極爲醒目,背側褶內外側各有一條白線,側面看起來是兩條黑線和兩條白線交錯排列,非常美麗而特殊,因此臺語又稱牠爲「神蛙」,由於無明顯的外鳴囊,叫聲是單音細小的「嘰」不容易聽見。
廖榮清提到,臺北赤蛙本來是臺灣平地常見的蛙類,對陸地環境及水質非常敏感是環境的指標,但近年來由於農藥的濫用以及除草劑大量噴灑,導致棲地破壞、族羣急遽減少,現在野外幾乎已看不到牠的蹤跡,僅零散分佈在北部和南部低海拔農墾地和平原草澤。
臺北市立動物園執行長張明雄表示,目前動物園已在棲地取得蛙卵,併成功孵育,現在已發育成幼蛙,目前要突破的關鍵在於幼蛙轉成蛙後的存活率,如果存活率高並能在園區順利繁殖後代,未來野放成功的機率也會增加。
農業局表示,爲重新將臺北赤蛙族羣再移入,目前參照當前國際生態保育,保存珍貴物種的最新方式,以境外保育、繁殖、再移入的模式進行,也請專家在石門、三芝地區進行臺北赤蛙棲地的調查,以瞭解棲地環境的特性,作爲後續選擇或營造適合的棲地環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臺北赤蛙能再現生機。
由於棲地難尋,農業局及動物園邀請大家共同參與臺北赤蛙覆育,如果民衆在郊區水田、池塘發現臺北赤蛙的蹤跡,除了不要驚擾牠,更不要捕捉牠,也請立即照相通報農業局及動物園 (02-29654824) ,一起勾勒出臺北赤蛙的棲地範圍,進而保護棲地,讓臺北赤蛙重返大臺北地區。►►►要聞+趣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