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柳青》給我們答案

柳青是誰?可能除了讀過中文系的人,很多年輕人都不太瞭解作家柳青。柳青是否僅僅屬於那個時代?柳青是否應該被瞭解?電影《柳青》的導演田波在講到自己爲什麼要創作這樣一部高難度的傳記電影時,講到了他的初衷:我身爲陝西人,一邊爲“文學陝軍”的成就自豪,一邊又爲柳青感到傷感,因爲我們這個時代把他遺忘了,他曾在祖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時候,決然辭掉北京優厚的幹部待遇,居家落戶在陝西長安縣皇甫村,這一紮下去就是14年,這在中國文藝界沒有第二個人。我拍這部電影也是希望把這位爲人民書寫的偉大作家的精神內核奉獻給觀衆。   作家人物傳記類的電影在國內本不多見,而柳青的經歷又跨越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更增加了藝術表現上的難度。“要想寫作,就要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這是柳青的創作態度,他對自己的要求是:“一生都要和人民羣衆同甘共苦,永遠保持一個普通人的感覺。他的人生原則實事求是,這個原則不管是在面臨創作的巨大困難還是國家遭遇巨大的災難時,都從來沒有動搖過。著名編劇蘆葦說:“柳青代表了一代知識分子的良心,他是偉大的作家,把他拍真實了就有意義。”電影中的柳青說:藝術的永恆是細節的永恆。電影《柳青》正是通過諸多細節全方位展現了一個真實的柳青。   從此和你在一起   知識分子無法代表農民,柳青就設法把自己“變成”農民。電影《柳青》中有這樣一個細節:柳青剛剛到皇甫村時,當地百姓看到幹部模樣的柳青,很難接受他,都覺得和他們不是一路人。後來柳青爲了和老百姓真正地打成一片,把自己的穿着、頭型都換成和當地老百姓一模一樣的了,當他掀開和他們同款的帽子露出和當地老百姓同樣的頭型時,大家都禁不住哈哈大笑。在理髮店,當他的頭髮落地時,歡快的音樂同時響起,我們能感覺到柳青對自己這個轉變是非常得意的。電影中有一句臺詞“俺就想粘着你嘛”,這是柳青對老百姓真實情感的準確表達,“粘”是非常地道的關中語言,一個“粘”字,不僅表現出了柳青特別渴望主動和老百姓交朋友,也體現出了他們之間那種由陌生疏離到親密無間的深刻轉變。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和你在一起》中第一個段落是這樣的:走近你走近你 跨越那所有的距離 感受你的每個腳印 心中的悲喜 我的人生從此和你 在一起。詞作者鍾國興說他寫的就是柳青內心的獨白。柳青把與羣衆的感同身受作爲處理羣衆關係的標準,他說過:這就是說,首先要看羣衆以爲痛苦的,我是不是以爲痛苦,羣衆覺得愉快的,我是不是覺得愉快。柳青就把自己看作老百姓,看作人民羣衆的一員。在長安縣的14年裡,柳青想盡辦法與羣衆在一起,想羣衆之所思,幫羣衆之所難,急羣衆之所急,解羣衆之所苦。2017年中國報告文學事業終身貢獻獎獲得者周明回憶:我幾次到皇甫村拜訪柳青時,我們的談話常常被不斷的來客所中斷社員們有的來報告生產隊上的喜訊,有的和他來商議具體的工作,還有的是發生了糾紛,來請他評議調解,有的遇到了某些解不開的“疙瘩”,請他分析幫助……柳青總是耐心地幫助農民朋友,隊幹部、社員們總是愁着來、喜着去,甚至有的兩口子面紅耳赤地吵着嘴來,走時卻高高興興的。  終其一生堅持實事求是   柳青說過:實事求是,有的時候比較容易,有的時候不容易,要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要犧牲生命。要堅持實事求是,有時剩下一個人了,也要堅持,不動搖,要堅持你自己認爲是正確的東西。“識時務者爲俊傑”這句話,在我看來,不符合實事求是,是帶着市儈哲學氣息的。在電影《柳青》中,當合作社的主任王家斌遭遇挫折向柳青發問:我們實事求是爲什麼?柳青說:我們做工作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可以了,又不是爲了表揚,更不是爲了升官發財。“大躍進”時,眼瞅着玉米爛在地裡收不上來,大雨滂沱中,柳青拖着生病的身體,堅決讓社員們加班把玉米收了上來,這種做法在當時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正因爲,柳青心中始終裝着百姓,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才能夠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抉擇。這一場雨戲,也成爲這部電影中的華彩樂章。“我們一直在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這是柳青在電影中的一句臺詞。柳青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社會主義的探索與建設。他14歲閱讀《共產黨宣言》,37歲組織領導皇甫村農業合作化,直至晚年,仍在積極探索如何將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得更美好,如何讓人民更幸福。他寫了《建議改變陝北的土地經營方針》,這篇文章後來幾經輾轉,1979年才發表在人民日報上。柳青在病重時給陝西的青年文學工作者作了一個錄音講話――《生活是創作的基礎》,他對青年朋友們說道:我希望同志們從一開始就注意這個問題。培養一種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偉大的人格是超時空的   《柳青》這部電影拍攝了整整6年,劇本大改了幾十次,在這個過程中,攝影機記錄下了田波導演和柳青的扮演者成泰齙囊歡味曰埃旱佳菸食商��觶�你說柳青最好的作品是什麼?成泰�鐾芽詼�出:他人啊!對於柳青這個人,成泰�鮎兇約旱目捶ǎ�他說如果柳青僅僅屬於那個時代,很狹隘的一個作家,我就不敢演。但是通過不斷地瞭解柳青、靠近柳青,他發現了柳青身上那種超越時代的生命力。如果說柳青最大的特點是純粹,那麼我們在《柳青》這部電影的主創人員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虔誠。在這部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的稿酬有16000多塊錢,柳青的愛人馬葳拿到匯款單之後異常興奮。她對孩子們說,1斤雞蛋8分錢,這能買多少啊!孩子們也興奮地大叫:有肉吃了。但是柳青卻把這筆錢全部捐給了王曲公社修建機械廠和醫院。當中青社的編輯王維玲來到柳青的家裡看到孩子們吃的稀粥,都撈不上多少米粒時,他怒斥柳青:你太過分了,家裡的日子都過成什麼樣了?爲什麼不留下一點稿費給家裡改善生活。柳青說:捐款是來皇甫村之前就作出的決定,留一分錢就不是全部了。家裡的生活過得艱苦,對孩子們的成長有好處。就是這次見面,他又和中青社預支了7000塊錢,給皇甫村拉上了電。王維玲問他:村裡拉電的事你非得管嗎?柳青說:凡是百姓的事我都得管。這預支的7000塊錢,因爲中斷了創作,直到很多年之後柳青才用《創業史》第二部(上)的稿費還上了。那一天他開心地說:終於不欠國家錢了。其實這7000塊錢對柳青個人和他的家庭來說,都是極其沉重的。當王曲公社的書記和柳青抱怨工作實在太難搞了,柳青極其罕見地發了一通火,他說:你遇事就難難難,那創業本來就難嗎?不難要我們幹什麼?路遙把柳青奉爲自己的文學“教父”,他在《病危中的柳青》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哦,尊敬的柳青同志,面對着病危中的你,我們簡直連一句安慰你的話也說不出口來;你已經孱弱到了這個樣子,但你比我們任何人都活的堅強。讓我們所有的人都站在你的病榻前面吧,向你致以深深的、但絕不是最後的敬意,請你相信,就是一個最普通的勞動者,只要他從你的作品和你自己本身所具有的頑強進取精神中,接受過一些有益的教導,他就不會用鼾聲去回答生活的要求。柳青去世4年後的1982年,著名詩人、時任中宣部副部長賀敬之來到皇甫村爲柳青掃墓,在紀念柳青的詩裡寫下:父老心中根千尺,春風到處說柳青。柳青所處和他筆下那個時代可能距離我們有點遙遠,但柳青在那個時代所形成的偉大精神,卻是今天的我們,特別是黨員幹部應該學習的。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之際,中央黨校大有影視中心等單位重磅推出人物傳記電影《柳青》,這既是向黨的一百週年獻禮,也是向在我們黨百年曆史上涌現出的那些艱辛探索、忘我付出,爲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共產黨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