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你家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又到一年的冬至,而全國各地在冬至時都有着不同的風俗。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在我國古代,曾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足以見得對冬至的重視。在這一天裡,家人團聚,往來慶賀。不過,現在大多數人都不得不背井離鄉除了謀生,難得與家人團圓過冬至。但也不要虧了自己,下了班,約上幾個好友吃頓好的。呃......不過,大家傳統習俗不一樣的話,吃不到一塊兒去呀!所以,還是看看小編爲你盤點的國內各地的冬至習俗,再看看約誰吃飯合適呢!
南方地區
在冬至時喜吃大蔥炒豆腐。
福建
冬至流行“搓丸”、“貼丸”、“饋丸”,丸子的顏色有紅有白,有的被捏成小巧玲瓏的玩具,如做成豬頭、豬腳,還有荔枝、桃、香蕉,象徵興旺吉祥。
吃麻餈,是浙江、江西兩地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滋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餈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爲出名,其原料爲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杭州
人們把冬至吃剩的魚頭和魚尾放在米缸裡過夜,隔天再取出來吃,說是“吃剩有餘”。
江蘇
非常重視冬至,前一夜稱“節夜”,也稱“除夜”,制糕以祭祖,並饋贈親友,設席宴飲,稱之“節酒”,也稱“分冬酒”。有的人家以黃酒加糖漿製成冬陽酒。
冬至一般要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衆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一般家庭都會蒸糕、做餈粑、湯圓等,並且要殺豬殺鴨,慶祝一番。據說,冬至這天,廣東的湯圓可是鹹的,以沙葛、豬肉、蝦米爲餡兒,再配以雞湯!
臺灣
還保存着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在冬至這天,人們用糯米粉捏成雞、鴨、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有在冬至吃南瓜粑粑的習慣。
寧夏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不過,除了吃的問題,大家夥兒這個時候還要注意保暖。冬至開始,就進入了“數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寒冬就開始啦!當然啦,對於大家而言,最遺憾的應該還是:冬至!不!放!假!對不對?
(編輯: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