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祝別人快樂 在這些地區你可能會瞬間被拉黑

本文由本站旅遊《自駕研究所》欄目原創,非授權禁止轉載

作爲2019上半年最後一個小長假,一個終極問題:作點啥?畢竟是傳統日子,何不自駕過把小衆民俗癮,不要只記得龍舟、糉子艾草,來看看這些有趣的。

這一天,愛國詩人屈原是最佳代言人,然而,我們應該知道,這是從上古時代就留下的祭祀活動,與龍息息相關。

作爲古越人的部落保護神,每年端午,盛大的龍圖騰祭爲此召開,相傳五月初五,龍星處於“中正”之位,,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誕生,各地也衍化出一套獨門端午習俗

一起上車,從華夏最南,一路開車向北,端午小長假,選擇你最感興趣的習俗,自駕前往體驗一下。

自駕第一站:海南

作爲大陸的離岸島嶼,這裡的習俗可謂特立獨行。

“洗龍水”得榜上有名,這一天,下凡的龍經過海水,水得龍的靈氣,無論洗頭,還是海里嬉戲,均可得到神龍庇佑。

當地人也會拿顆雞蛋並嘗試站立,傳端午正午,陽剛正氣彙集,平日不易豎立的雞蛋在此時可直豎在地上,如果立起來,未來這一年會有好運盯着你。

如果你在東方市,中午可是個不吉利的時段,未滿週歲的孩子要到姥姥家過端午,稱之爲“躲午”,意爲有外公外婆的保護,可躲妖魔鬼怪。

陵水的部分地方,村民會自行組織“遊公”活動,這裡的「公」爲鎮守每村的神像,神像被安放在漁船上,據傳是爲了驅趕河裡不乾淨的「東西」,煞是奪人眼球。

來點娛樂的,萬寧的風箏活動很有趣,樂樂羣村這一天會有放「蜈蚣風箏」的傳統,祭罷祖先、吃過節飯,洗過艾水浴,便可羣出郊外玩風箏。

自駕第二站-廣東

自古,端午在這裡便是熱氣騰騰的節日,講究的廣東人自然玩得很有節味。

一升灰一升米,惠州的端午傳統美食灰水糉,將「蚊驚」燒成灰並做成灰水浸泡糯米,一升的蚊驚灰約要30公斤蚊驚,美食來之不易。

這一天的廣寧好似「防疫節」,一切習俗與衛生息息相關,他們會將艾草、菖蒲懸於門戶,喝蒲酒,並灑在屋外四周以避蛇蠍,用艾草做糉子的餈,去毒氣和避瘟疫民間還有5月收棉被之說。

曬百日姜祛風散寒潮汕人會將生薑洗淨並串成一束,放在屋頂上,日曬雨淋,再至八月十五中秋節取下,剛好一百天,煮水服下來祛風散寒。

自駕第三站-福建

福州人專愛塗鴉,用硫磺、火藥自制黃煙並點燃,每家每戶都會點燃濃濃的黃色煙霧,往牆逢、屋角等邊邊角角處噴,留下一道道黃色痕跡。

石獅一帶卻愛玩「水上賽捉鴨」,桅杆橫放並抹油,捉鴨子的人需要從從桅杆處跑到杆尾的籠子處,下水游泳把飛走的鴨子抓住,然後回家製作薑母鴨,但大部分人都會只是“噗通”跌入海中。

如果你恰好在閩北一帶,瀨粉黃瓜煮田螺吧,據說當天的明目效果俱佳,味道自然是上乘。

自駕第四站-江西

全國人民吃糉,南昌地區卻偏好啃「蛋」,雞、鴨、鵝……最好有各種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着,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爲祝福孩子逢凶化吉。

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並稱之"開眼"。

自駕第五站—浙江

杭州上城·食五黃,但凡有老杭州的人過端午,都會掛艾草、食五黃、系香袋、吃糉子和綠豆糕,目的無外乎辟邪

在寧波餘姚,端午要吃烏饅頭,相傳爲紀念當地抗元英雄,舊時女婿上門的端午禮擔,烏饅頭也必不可少,一般是64只,客氣的128只。

台州人在端午的主食上,則形成南北派別,北面人吃糉子,南面人吃食餅筒,但無論是吃糉子的椒江人,還是食餅筒的溫嶺人,這天都要送端午,報孃家養育之恩,出家的女兒需帶土特產回孃家“省親”。

自駕第六站—安徽

鍾馗是民間避邪驅鬼的重要方式,這一天,在安徽南部的歙縣,鍾馗手持利劍,戴着破傘,小鬼們扛牌子,據傳因爲端午這時天氣溼熱人多病,瘟疫易流行,故請鍾馗來驅邪捉鬼。

環巢湖一帶流行「躲午」,這一天正午,大家要到野外進食,外出的女兒則要回孃家,傳說當地有一兇獸,專挑五月初五正午出來覓食,聞到哪家有炊竈香氣,就來撲食,連帶吃人,廚竈之事,多爲女人所爲,所以媳婦要回孃家“躲午”。

自駕第七站—江蘇

嘉定地區的端午節,不論貧富,必買鰉魚煮食,而在儀徵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

南京的端午,大家需要「破火眼」,家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

自駕第八站—山東

端午這一天,小孩子要戴「五毒兜」,繡織的五毒圖(蛇、蠍、蜈蚣、壁虎、蟾蜍),寓意以毒攻毒。

小孩肚臍處往往會戴一個小兜兒,並放一個溫熱的雞蛋,邊滾邊說“一年不會肚子痛”,小孩子的手腳腕部會拴上「祿壽線」,俗稱“軋五絲”。

五彩絲線也可扎制笤帚、炊帚,送給小女孩,祝願女孩將來做活計好。

長島縣北面,剪紙習俗依然保留,會先在大門的門檻上貼一對牛形剪紙,力大無窮的黃牛可以把門避災,有的還要在牛身上書寫文字「我是天上老黃牛,專到人間吃憂愁」,黃牛之外可再貼桃、虎、獅、葫蘆等,凡是住房有孔通外面的地方都要貼,節日到漁村的大街上,簡直就是一個剪紙作品的長廊。

自駕第九站—河南,「五月五, 麥子熟,包好糉子過端午」,包糉子在河南的地位尤其重要。

古代北方地區五月五日爲惡日,這一天,我們不是爲了祝福,而是爲了辟邪和祛災,古代捉癩蛤蟆的風俗仍在農村流行,人們把蛤蟆眼泡的毒汁擠出拌入麪粉搓成長條,晾乾備用,還把錠墨塞進癩蛤蟆嘴裡並掛在牆壁上,製成蛤蟆墨,這一天的蛤蟆堪稱神蟲,故民間有俗話「癩肚蛤蟆躲端午」。

自駕第十站—山西

“辟邪”是山西的端午主題

晉北地區用「艾人」,人們習慣艾蒿編成人形,懸掛在門楣之上,並習慣用碎布、細茭杆做成符節,縫在孩子背上,俗稱「討吃子」

晉南人,則習慣將艾蒿編成虎形,懸於門首,成爲艾虎。

婦女用鳳仙花指甲,將鳳仙花花瓣搗碎,輔之以明礬,覆在指甲上,以桑葉包裹,並用五色絲線纏繞,一晚之後,指甲顏色又紅又豔。

「端午到,戴香包」,母親要在節前用碎布做成禽獸、花卉等各種形狀的香包,內裝雄黃、蒼朮、香需等中藥材及香料,佩帶在孩子身上。

自駕第十一站—河北

長命縷又名百歲索、續命縷、合歡結,用五彩絲線編疊,拴在兒童手腕、腳腕或胸前,俗傳五色線代表五個方位神聖,能辟邪除瘟,鎖住小兒性命。

端午當天忌打水井,避免節前預汲,避井毒,市井小販販賣櫻桃桑葚,傳說吃了櫻桃桑葚可以避免全年誤食蒼蠅。

自駕第十二站—東北

拋去吃糉子、茶葉蛋、系彩繩等常規習俗,東北人得來一些猛料才過癮。

遼寧省阜新和黑山地區的慶祝,專玩鬥石!

兩村相互擲石爲戲,原本只是村莊內部的娛樂活動,「克仗鬥石」如今發展爲節日的重要習俗。

在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族人依舊選擇與「打糕」爲伴,配上傳統體育,如盪鞦韆、跳跳板和摔跤等,姑娘們盪鞦韆,小夥們玩摔跤,好生熱鬧。

祝各位老司機端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