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 頂着亡故祖先頭髮的長角苗

頭頂亡故祖先頭髮,身穿傳統蠟染短衣,下穿黑底紅白橫邊百褶裙,前面掛一個羊毛氈護兜女子。(王雅芬攝)

郎岱鎮上穿着傳統長角民族服飾的男子。(王雅芬攝)

收集歷代母系長輩每天梳髮時掉下來的頭髮摻着黑麻毛線搓成辮子編織而成的長角髻。(王雅芬攝)

坐在門前的長者,在歷經歲月風霜洗禮後,寫滿故事面容,似乎娓娓對遊人們訴說着這座城的傳奇魅力。(王雅芬攝)

文峰廣場牌坊上刻着鄭江河先生寫的「迎祥郎岱」,寓意迎祥納福與對居民八方賓客祝福。(王雅芬攝)

貴州六盤水的郎岱已列爲歷史文化名鎮木式風格建築街道古樸而寧靜。(王雅芬攝)

貴州西北部的六枝縣生活着一支極特別的少數民族,他們至今仍延續着相當完整地一種古老的、以長角頭飾爲象徵的獨特苗族文化傳統。族裡的婦女頭頂上戴有形似長角的大木梳,兩角上纏繞2-4公斤重的頭髮,而這些巨大發髻都是用一支長角木梳和已亡故祖先及母親留下來的頭髮,再加上黑麻毛線一起盤成牛角。據說長角髮髻盤得越大則越美,由於裝束極爲奇特,又稱爲「長角苗」。

我們會喜歡上一座城,往往是因爲城裡有喜愛的人與故事代代流轉。「長角苗」女子牛角上盤的髮飾是將歷代母系(母親、祖母曾祖母等最長可達5輩)長輩每天梳髮時掉下來的頭髮摻着黑麻毛線搓成辮子編織而成,並將祖先的頭髮作爲嫁妝傳給女兒,一代一代傳下,意味這樣可以得到母親最多愛的祝福和保佑。

走進坐落於貴州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的郎岱古鎮,在「長角苗」男、女清澈歌聲的引領下,馬上感受到古樸中透着充滿愛的歷史美。郎岱在周至春秋時期屬於牂牁國,秦至西漢屬夜郎國,民國時爲郎岱縣。1960年代因大陸「三線」建設而遷往六枝,現今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向遊人們展示着它出塵的文化底蘊,像石中玉一般閃耀着內斂的光芒,蘊藏着無價的靜謐時光

地處北盤江上游的郎岱鎮,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是避暑好去處,已列爲歷史文化名鎮,是大陸首批特色小鎮之一。此處密制枸醬,「郎岱醬」經天然曬露,醬呈黃臘色,純香可口,獨具風味,也稱「楊家醬」。據說爲古夜郎先民傳承至今,以小麥粉食鹽、無污染的礦泉水按一定比例,經八道傳統手工工藝精製而成,是來此必嘗的美味

放眼今日的六枝郎岱,不論古城牆遺留的殘垣斷壁、文峰廣場牌坊上的「迎祥郎岱」或是木式風格建築街道以及隱於巷內的長者、居民,在歷經歲月風霜洗禮後,用寫滿故事的笑容娓娓對遊人們訴說着這座城的傳奇與魅力。夜郎是否自大已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這本人類文明的活字典我們怎能不細細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