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長沙市芙蓉區打造2.0版“實習教學基地”

自2004年起,湖南農業大學公法學院與芙蓉區政府開啓了校府合作篇章,雙方搭建起實習基地建設合作框架協議,爲後續緊密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0年,芙蓉區人民政府獲評省級優秀實習教學基地稱號。2022年,芙蓉區創新推出“職業體驗崗位”計劃,聯合校、企,搭建供需平臺,旨在幫助在校大學生,特別是貧困大學生,提前熟悉崗位角色,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更好實現自身發展。二十年攜手,從校府合作到校、企、府多向融合,芙蓉區政府實習基地成爲培養高素質人才、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平臺。

協同配合,共建實習基地

領導高度重視。芙蓉區政府與湖南農業大學領導高度重視基地建設,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並部署實習基地的建設工作,強調了實習基地對於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產學研結合以及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並指示相關部門要全力配合,確保實習基地建設的順利進行。

校府密切溝通。湖南農業大學公法學院和芙蓉區人社局的相關領導,親自參與實習基地建設的規劃與設計,多次前往芙蓉區政府相關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共同商討實習基地具體建設方案,積極協調區內、校內資源,爲實習基地的建設提供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

摸清需求底冊。學校方面,摸清每屆實習生所學專業、人數、性別、政治面貌、特長等基本情況。政府方面,由區人社局向全區各單位徵集實習崗位、實習內容、實習計劃等需求,從公文類、後勤類、培訓類、服務類崗位匹配學校的教學大綱和實踐安排。除此之外,實地考察轄區內重點企業,開拓企業實習崗位。彙總兩大方面情況後反饋給學校,由學院根據崗位需求、學生意願對應安排實習學生,實現人崗匹配。

細化流程,穩步推進建設

事前全方位培訓。實習正式開始前,學校、政府、企業開展多種培訓。一是學校方面,從技能、安全、心理三方面做足準備。組織學生進行系統的實習課程培訓,培養實習技能,包括職場禮儀、團隊協作、溝通技巧等。加強對學生實習期間的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強化心理調適輔導培訓,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實習心態。二是政府方面,從師資和流程方面進行規範。各接收單位明確實習導師及職責和任務,進行導師培訓。接收單位制定詳細的實習流程規範,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實習管理,確保實習有目標、有方向。三是企業方面,突出階段化的崗位培訓優勢,通過定製分段培訓使職業體驗更加精準有效,增強人崗匹配度。

事中全流程跟進。一是互動增進了解。邀請校府雙方領導、各單位實習導師和實習生代表參加全區實習生見面大會,介紹芙蓉區基本區情,叮囑實習規範和實習任務要求,讓實習生與接收單位代表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二是實時跟蹤進展。學院要求實習生通過“校友邦”微信公衆號,打卡簽到,每週總結實習情況上報周志,院系領導定期到用人單位實地走訪,瞭解學生實習情況,確保及時調整調適。三是交流提升經驗。除學院日常打卡外,針對“職業體驗崗”的學生,區人社創新推出覆盤會、分享會等活動,通過記錄日誌、視頻碰頭會等形式,讓學生交流經驗、分享收穫、總結提升。

事後全要素反饋。在實習期結束即將結束時,各接收單位根據學生的工作表現,爲學生填寫實習評價,出具實習鑑定表,合理評價學生實習表現。實習結束後,由芙蓉區人社局組織召開實習生情況反饋座談會,邀請用人單位帶教導師、學院領導、實習生代表共同參加,全面評估實習質量和效果,收集各方反饋意見,優化未來的實習安排。

強化保障,提升實習效果

“雙導師”配強指導力量。實施雙導師全程指導:即校內指導老師和基地指導老師共同進行全程指導。校內實習指導老師採取一對一或小組的方式,進行跟蹤實習指導,基地指導老師實施“跟班導師制”,爲每位實習生配備一位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實習導師,採取“點對點、一對一”方式,全程跟蹤指導,針對實習生的特點和需求,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建議和幫助,實現“教學做”合一。

“雙補貼”完善經費支持。各實習生接收單位負責承擔本單位實習生的午餐。其次,爲每位實習生提供一定的交通補貼,切實減輕實習生經濟負擔。鼓勵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在交通補貼之外,予以一定生活補貼。

“雙通道”確保實習效果。實習結束後,對於表現優秀的實習生,用人單位經領導集體研究,可延長實習時間或給予留用機會。如2016級趙玢妍同學在實習期內表現優異,畢業後被推薦就業,成爲芙蓉區農業農村局的一名臨聘人員。同時,芙蓉區政府還與多家企業和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爲實習生推薦更多的就業機會。 (歐陽彥 鄒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