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個「0」,展現跨級距的廣島質感?馬自達CX-30試駕開箱
▲影片來源:馬自達
講殘酷些,雖說對於廣島馬自達來說,「空間」這檔事向來都不是其追溯魂動美學最高指導原則的阻礙之一;但隨着全球市場跨界SUV熱潮漸起,也讓馬自達總得找個適當的理由切入該級距;於是乎,介於CX-3與CX-5之間的全新物種「CX-30」便由此應運而生;難以在臺灣同級找到競品的跨界定位,以及忠實貫徹馬自達品牌美學的各式身型,讓CX-30在「拉高版馬自達3」的刻板印象外,多了幾分讓人可供着墨的玩味之處。
◆馬自達CX-30在臺建議售價
尊榮型:新臺幣89.9萬元起頂級型:新臺幣96.9萬元起旗艦型:新臺幣102.9萬元起旗艦進化型:109.9萬元起
▲論車格定位,馬自達CX-30着實特立獨行,但不變的是,馬自達向來固執的造車工藝。(圖/記者遊鎧丞攝,以下同)
在2019年法蘭克福車展現身的馬自達全新CX-30,原廠表示,之所以將其命名爲「30」,除了標榜其介於CX-3與CX-5之間的車格定位外,更意欲爲之凸顯其身爲CX車系當中全新物種的特殊含意;但不變的是,CX-30是繼第4代馬自達3之後,第2款採用Skyactiv-Vehicle Architecture 車體架構、魂動2.0美學的全新作品,其具備的品牌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
▲某種程度上,CX-30與馬自達3有諸多相似之處。
當然就最基本的車身尺碼來看,全新馬自達CX-30來到長4,395mm、寬1,795mm、高1,540mm、軸距2,655mm,整體車格設定確實是位於CX-3與CX-5之間的全新物種;然則原廠設計師也強調,有鑑於日本、臺灣等亞洲市場的用車習慣,CX-30即便整體尺碼較CX-3偏大,但在車身線條以及部件設計上,都有相對應的修正,讓CX-30具備足以符合都會行車的靈巧身型。
▲CX-30即便車身尺碼較CX-3偏大,但身上諸多細節都有因應都會使用者需求做出調整。
一如早先於「僞開箱」專欄以及記者會當中所提到,全新CX-30是繼馬自達3之後,第2款沿用了KODO魂動2.0設計全新作品;諸如內蘊鍍鉻魂動之翼的大型水箱護罩、LED頭燈組以及前保險桿下方內建轉向方向燈機制的LED日行燈,造就出不落俗套的車頭造型。
▲CX-30透過魂動2.0美學設計,造就出與馬自達3不相上下的美學質感。
續往車側及車尾走去,則可發現相較於馬自達3,全新CX-30即便共用同一組底盤平臺,在車尾線條則預留了「相對」從容的上下間距,藉此削減後座乘客的乘坐壓迫感;搭配18吋5幅式鋁合金輪圈、LED尾燈組等部件,讓CX-30能在修長、拉高的先天條件下,依舊擁有濃纖合度的絕美身型。
▲但略微「氾濫」的防刮飾板鋪陳,似乎也影響了CX-30在外觀上的視覺張力。
雖說原廠設計師不斷強調,CX-30在鈑件的光影暈映變化絕對是本次值得大肆着墨的經典之處,但認真盤點一番,還是很難人不去注意大肆鋪陳於車身周遭的防刮飾板;即便本次試駕車型是採用全新導入的極境灰車色,稍微抑止了飾板的蠶食鯨吞,但倘若是搭配其他車色,相信仍會讓部分消費者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內裝上,CX-30仍有相當高質感的既有鋪陳。
值得一提的是,CX-30在整體車室格局上,仍維持如同全新馬自達3一般,相當夠水準的質感鋪陳;但有別於馬自達3「駕駛者取向」的設計格局,CX-30則是在相同的設計基礎上,進一步將之擴張至「全員舒適」的家庭化取向,並透過雙色皮革面料、軟質塑料、金屬飾框等部件,藉此凸顯更爲開闊、明亮的最高訴求。
▲即便標榜「全員舒適」,但CX-30在前座空間仍可見其營造駕駛導向的人因工程。
當然值得肯定的是,爲讓駕駛能夠享受到最爲舒適的行車環境,本次CX-30也與全新馬自達3一般,透過3幅式方向盤、7吋數位儀表板、8.8吋Mazda Connect多媒體資訊系統、多功能懸鈕等部件,讓駕駛能夠在伸手可及且不影響行車視野、目光轉移的條件下,輕鬆操作車內各式功能。
▲基本上全新馬自達3具備的車用科技配備,CX-30都可以說是照本宣科,毫無吝嗇之意。
但也因爲如此,8.8 Mazda Connec多媒體資訊系統也爲之取消了觸控功能,倘若想要爲之使用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的擴充機能,只能透過懸鈕進行操作,稍稍影響了整體的便捷度;不過本次試駕的旗艦進化型也提供了HUD擡頭顯示器、BOSE音響、以及加價選配的原廠衛星導航,在科技編成上仍有不俗表現。
▲雖說原廠表示馬自達CX-30「相對」向空間靠攏了些,但仍不算是一臺空間機能優異的家庭用車款。
在原廠規劃下,如果說CX-3是一臺適合年輕消費族羣的代步車款,那麼CX-30就是一款爲年輕夫妻所量身打造的「輕度」空間用車款;這一點透過與馬自達3同樣採用的全新人體工學座椅,便足以映證再三;即便只有駕駛座採用電動調整機制似乎是「硬傷」,但舒適的乘坐體感仍是其足以爲人所稱道的優勢之一。
▲後座少了椅背調整機制,仍必須讓乘客維持正襟危坐的姿態。
不過即便原廠設計師表示,CX-30針對乘坐空間與視野都有針對一番調整,但不過實際遊走一番,以我近170公分的身高,在前座正常坐姿的條件下,頭部與膝部空間大抵剩下一個拳頭的距離,但有別於馬自達3過於狹隘的後窗視野,CX-30本次反倒「正常」了些,稍稍減緩了整體視覺上的壓迫感。
▲CX-30的後座行李廂也算得上是夠用。
當然由於本次試駕的旗艦進化型搭載了BOSE音響,因此在多了一具重低音喇叭的前提下,即便後座座椅仍具備64分離傾倒機能,但收納容積則較其他車型略微縮減至424公升至1,424公升;不過搭配電動尾門機能,以及針對人體工學所做出高度的調整,讓使用者更能夠從容載運大型物件。
▲CX-30仍維持與臺灣現行馬自達3同款的2.0L Skyaciv-G自然進氣汽油引擎,並搭配6速手自排變速箱。
在動力規格上,CX-30仍維持既有的2.0L Skyactiv-G自然進氣汽油引擎與6速手自排變速箱設定,帳面輸出來到165匹、21.7公斤米之譜,並因應全新車身架構,改採前麥花臣、後扭力樑懸吊配置。
當然即便車格設定不一,這具自然進氣汽油引擎仍維持一貫溫順、穩紮穩打的輸出特性;即便刻意以Sport模式及手動換檔模式維持高轉速狀態,但CX-30絲毫不慍不火,帶來輕鬆好上手的輸出氛圍。
▲不用太過擔心CX-30不定期來個暴衝的貼背感,他的脾氣已經被原廠消磨地差不多了。
再加上這具全新Skyactiv-Vehicle Architecture底盤架構,同樣具備高剛性及優異的紮實度表現,再加上全面強化的降噪隔音工程,更讓CX-30夠本事擁有更爲靜謐的車室空間,以及更爲穩定的動態身型;同時如同全新馬自達3一般,CX-30也將多餘的路感回饋爲之過濾,雖說車子開起來少了些明確且直接的「掌握感」,但對於行車安定度來說着實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同時有別於坊間的小型跨界SUV,CX-30在側傾抑制的表現上着實相當優異。
不過原廠設計師也強調,以「舒適移動」作爲設計主軸的CX-30,在細部的懸吊調校、配胎規格上都與馬自達3截然不同;雖說沒有太過於明顯朝向舒適化靠攏的趨向,但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在行經窟隆時,阻尼作動的調性偏向柔韌,主要目的仍在於消弭過多的震動;但值得肯定的是,受惠於車身高度設定,CX-30即便行經山區道路,在進出彎的同時,也不太像是坊間競品出現太過明顯的側傾現象,反倒有一種在開房車的錯覺。
▲CX-30仍在人馬一體的指導原則上,賦予駕駛多了些駕駛樂趣。
講到動態表現,自然也不能錯過馬自達向來標榜的「人馬一體」概念;本次在CX-30身上,即便是以「跨界跑旅」作爲訴求,但CX-30仍有相對應的動態展演;除了鮮少出現視覺死角的駕駛視野外,同時靈活的車頭及車尾設定,也讓這款不到車長不到4米4的跨界新物種,有了可供切入的駕駛動態。
▲CX-30仍將i-Activsense 主動安全科技列爲標配,高階車型更配有360 度環景輔助、CTS 巡航模式車道維持輔助、SBS-R 倒車煞車輔助、SBS-RC 後車盲區煞車輔助。
當然對於馬自達來說,自全新馬自達3而起以及順勢而起的CX-30,都可見原廠意欲提升自身價值,朝向高端品牌前進的目的;但講白了些,這樣的轉型是需要龐大的時間及金錢成本去爲之經營的;不管是馬自達3亦或是CX-30,他們着實具備了相當明確的精進之處,可是這樣的精進並非是一般消費者一眼望去就可以具體感受到,也因爲如此,要如何潛移默化地「告訴」消費者馬自達儼然蛻變爲更高一階的高級品牌,或許是原廠及經營團隊得費心思量的。
畢竟以一般消費者的眼光來說,他們會覺得馬自達的車子都很美,但同樣也會覺得馬自達的車子變好貴…。
▲馬自達3到馬自達CX-30,都讓人見識到品牌意欲提升身價的企圖心,但私心來說,這樣的轉型過程,仍需要一段不算短的陣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