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華爲 川普非鐵板一塊

2020年1月21日,華爲公司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位於溫哥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出庭,參加其引渡案的第一階段正式聆訊。這是本輪聆訊的第二日開庭。圖爲孟晚舟庭審午休時間由安保人員陪同走出法院。(中新社

近日,美國方面對中國技術巨頭華爲發起新一輪攻勢。先是在剛剛落幕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衆議院院長裴洛西國務卿蓬佩奧以及國防部長艾斯培先後發難,並藉此向與會盟友發出警告

慕尼黑話音剛落,《華爾街日報》17日引述熟悉內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正考慮限制使用美國半導體設備的企業替華爲製造芯片,試圖切斷中國獲取關鍵半導體技術管道

乍看起來,這是美方針對華爲的新一輪組合拳政策緊跟前方輿論「趁熱打鐵」。而「反川先鋒」形象深入人心的佩洛西這回衝在最前面,使得不少評論將注意力放在其與川普難得一見的意見一致上,強調美國政府對於華爲問題的跨黨派共識

不過,細究之下,這樣的觀察未必站得住腳。雖然表面均呈現出對華爲強硬的態度,但裴洛西和川普背後的動機思路並不相同,要真正站在一條線上可不容易。上述《華爾街日報》報導就另外提到,數名消息人士表示,對於提案限制華爲獲得芯片一事,川普政府內部並非人人都支持,而川普本人也尚未檢視過修訂提案。

事實上,正如我們在歐美關係的倒退和伊朗局勢震動中所見,當今美國的對外政策是缺乏共識的,川普的政策以不確定性著稱,國會白宮之間常常就此吵得不可開交。這種情況並不會因爲華爲的特殊性而發生改變,華爲問題說到底也是川普對中政策的一環。

於是,或許華爲真的是裴洛西勉強能和川普聊到一塊兒的話題,但她影響川普決策的能力微乎其微。至於艾斯培所謂的依賴華爲最終可能會破壞「史上最成功的軍事同盟組織」──北約,聽起來可能更顯諷刺一些。畢竟,華爲是否真的有此威力尚不清楚,川普的「美國第一」卻早已對包括北約在內的傳統盟友造成巨大的衝擊,而歐洲國家與美國在面對華爲時的立場不一,只不過是這種同盟關係鬆動的後果之一。

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他或許更願意稱作靈活性),不止讓談判對手摸不透,連他的同胞也無可奈何。在對中政策上,川普的套路可以說是既不讓中國對手舒服,也不隨國內建制派的意。而當前這種政策的多變、不連貫的主因在於,至少在年底大選結束前,他的首要目標都是爭取連任,這將在他以及身邊忠誠的小圈子和政府其他部分之間劃出一條界限。畢竟,「爲了川普」和「爲了美國」有時候可是兩件事情。

這當然可能使得美國對中政策出現一些縫隙,很難形成鐵板一塊。正如在去年中美貿易爭端的焦灼期間,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川普之間就隱隱出現分歧,前者曾決心要阻止總統「輕易」接受中方的承諾,但川普則希望儘快達成協議

作爲談判的戰術,川普時而需要對中方釋出一些善意,這常常有助於他憑藉暫時性談判成果以向國內交代。因而,其對華爲的壓力也很難如鷹派期待的那樣持久一致、無懈可擊。深諳實用主義的川普不會一條路走到黑,更可能視自己的政治進程和中國下一盤長棋。

不過,這也絕不意味着華爲可以鬆一口氣:首先,對中強硬已在華盛頓形成一股風氣,美國政府各部也有自己的能動性。而只要中美之間的實力格局擺在那裡,中美之間的牌就會一直打下去。(作者爲智庫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