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青海海東辦社火調演 傳統文化與“非遺”爭豔鬥芳
中新網青海平安3月14日電 題:“二月二”青海海東辦社火調演 傳統文化與“非遺”爭豔鬥芳
作者 祁增蓓
“過了二月二,纔算過完年”。14日早9點,在接近青海省海東市平安驛的路上,來自各縣區的民衆提着小板凳說說笑笑地往前走着,平安驛前的廣場上已經有不少民衆坐好,期待社火調演開始。
圖爲社火“種皇田”表演。 祁增蓓 攝
“我很喜歡傳統文化,所以今天專門穿了漢服來看社火。”今年13歲的祁藝軒告訴記者,自她記事起,只要有社火表演,她的爸爸媽媽一定會帶她來看。
14日,青海省海東市以“青海年·醉海東”爲主題舉辦了2021年“二月二”社火調演,海東市各縣區共有10支民間社火隊參加,除了傳統社火表演和10餘項非遺之外,還有威風鑼鼓、高矮蹺、竹馬子、亭子、“種皇田”等形式多樣、富有特色、具有創新理念的表演項目。
圖爲社火《太傅》表演。 祁增蓓 攝
“耕犁千畝盼秋實,雪域做舟耐冰霜,水田辛勞育稻穗,草地高歌乳飄香”,互助縣表演的《耕牛報春》民間俗稱“種皇田”,“種皇田”也叫“開春”或“拍春”,來自於河湟民間生產生活。
圖爲螭鼓舞表演。 祁增蓓 攝
據瞭解,“種皇田”表演前一天村民們都要用自家的好麪粉烙上圈圈鍋盔,表演當天村民們裝扮好耕牛後,會選一塊村子裡較好且平整的田地,用犁輕輕犁破地皮,犁上個“田”字,並在田地裡和演出現場撒上麥子,爲現場的觀衆和村民分鍋盔饃饃,以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鼓韻聲聲,民和縣的節目《太傅》是西北社火表演中極具特色的表演之一,融音樂、舞蹈、歌唱、戲曲、武術表演於一體,不僅有着深厚的文化積澱,而且它的產生和發展,與當地民衆的生產生活、風俗民情、文化觀念、宗教信仰、社會風貌等息息相關。
八名太傅表演者頭戴三扇火焰帽,身穿馬龍大紅袍,左手拿着太平花,右手拿着八卦燈,配合默契,舞技精湛,八卦燈轉動代表着天下太平,太平花甩動寓意着風調雨順。
除了“種皇田”、《太傅》等傳統表演外,國家級“非遺”螭鼓舞的表演者們左手執鼓,右手拿鞭,披金色棱形披肩,戴五峰吉祥帽,邊擊邊舞。時而形成方陣,時而圓形交錯換位螺旋繞圈,隊形千變萬化,動作卻是十分整齊。
“螭鼓舞起源於古代祭祀活動,迄今已有600年的歷史,多在喜慶節日表演,祈求禳災驅邪,保佑村民人壽年豐。”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表演者多傑告訴記者。
“小時候過年,母親一定會帶我來看社火,現在長大了,也比較忙,很少能看到這麼多各地的社火了。”今年50歲的丁海平告訴記者,但是,有社火他就一定會帶母親來看。
丁海平71歲的母親感嘆,現在的社火越來越好了,形式多樣,傳統的社火表演得到了繼承,還有了很多新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