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麪”裡的縣域經濟賬

陝西岐山,是周文化的發祥地。這片土地,傳承着一款古老的美食——岐山臊子面。讓更多外地人認識這一美味,一直是岐山人的夢想。

近年來,岐山縣實施“一碗麪”戰略,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特色產品提升價值鏈電商物流串起供應鏈,推進岐山臊子面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取得初步成效,地方美食由此邁向現代產業。

發展“一碗麪”,帶動一個縣

岐山縣面積和人口規模都不大,卻是陝西的經濟強縣、國家的糧棉大縣。

岐山臊子面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大特點,有中國麪食“活化石”的美譽,是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中華名小吃”和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近幾年,這一美食被賦予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地方經濟的重任。“‘一碗麪’是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經濟,圍繞面、調料、肉、蔬菜水果原料建設生產基地,可帶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岐山縣委副書記張會亞說。

2020年初,該縣明確提出做大“一碗麪”經濟,促進農業提質增效。根據其要素構成,當地優化20萬畝有機小麥、10萬畝有機蔬菜、10萬畝有機水果、20萬頭有機生豬的產業佈局,打造有機農業、美食加工民俗旅遊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羣。圍繞“一碗麪”經濟,打造富硒、有機小麥等5大產業聚集區,同時建立“一碗麪”產業專項基金和獎勵機制。

“南造一輛車,北做一碗麪。”現在,這已是岐山經濟最形象的概括,前者是指蔡家坡的汽車裝備製造業,去年已實現產值204億元,是該縣工業的支柱;後者則是指用“一碗麪”扛起的縣域經濟半壁江山——現代農業。

做好小美食,發展大產業

每逢小麥收割期,岐山縣到處晾曬着金燦燦的小麥。在益店鎮——岐山縣重點打造的萬畝富硒小麥基地,麥田、花卉苗木、經濟作物等被公路、行道樹分割成整齊的塊狀,一派豐收的景象。

該鎮黨委書記李貴平說:“鎮裡除了小麥等,還建設了精深加工基地、食醋釀造基地,富硒小麥粉、蘋果、食醋均有名優品牌,初步形成了產加銷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農業是發展‘一碗麪’經濟的根基。”岐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馮子敬說,做好面,先強鏈,爲此,岐山建立了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岐山優質小麥試驗站,通過試驗示範,帶動全縣發展“一碗麪”的優質原料供應基地。

距縣城東3公里的岐山現代綠色食品產業園裡,太公醋莊已經投產,半人高的陶缸披着紅頭巾,捂着厚重的蓋子,正在“曬太陽”。390多個醋缸排成行,十分壯觀,該廠每年可產高端食醋近萬噸。作爲“一碗麪”的靈魂,如今醋在岐山遍地開花,大大小小的釀醋企業已達50多家。

“按照做大‘一碗麪’的戰略,我們重新編制了園區規劃,重點發展以岐山面爲主導的產業、配套、旅遊、研發等完整產業鏈,遠期規劃達3.36平方公里。”縣工信局長劉雲洲告訴記者。

暢通渠道,全鏈條發展

隨着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的推進,岐山臊子面也從原生態的農家味道變成標準美食。

“如今,生產岐山臊子面的各個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流水線生產。”在岐山臊子面文化產業園,陝西秦憶濃食品公司董事長淨寧波介紹說,“按照‘原產地食材基地+生產基地+中央廚房+品牌門店’和‘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電商’的產銷模式,將在全國開設1000家岐山臊子面加盟店。”

如今,“一碗麪”不僅促進了上游的小麥、蔬菜、辣椒和生豬產業發展,也帶動了下游的食醋、鍋盔、油潑辣子、臊子肉等產業的聯動發展。

寶雞德有鄰食品公司研發的辣椒產品進入西安機場,成爲航班上“三秦套餐”的麪皮料汁供應商,每天爲西安市場提供6萬個麪皮料汁包。還爲阿香米線西貝餐飲企業提供底料,年生產辣椒製品3000噸,實現產值5000萬元。寶雞周原貢品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李元平研發的石磨低溫生態麪粉生產線,成爲岐山臊子面的直供麪粉,還銷往國內數十個省份。岐山天緣食品公司研製出醋飲、醋粉等一系列新產品……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岐山縣“一碗麪”的市場總產值已達12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的原料種養,年總產值32億元;第二產業的食品加工和製造業,年總產值58億元;第三產業的餐飲、旅遊、物流、電商、線下銷售等行業,年總產值35億元。

岐山縣委書記蘇少敏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麪皮兩輪驅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加快全產業鏈發展”的思路,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縣“一碗麪”總產值超過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