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確認!滬乍杭鐵路今年開工,將推進234公里市域鐵路建設...上海這場記者會,信息量很大
1月16日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市政府經濟主題記者會。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顧軍,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周小全,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張英,市商務委主任朱民,市科委主任駱大進,市交通委主任於福林出席記者會,介紹我市經濟發展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上海市發改委主任:鼓勵更多民企參與城市更新、民生髮展等領域項目建設和運營
新華社記者提問:上個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提高投資效益。請問,2025年上海在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考慮?在實施國家戰略中,安排了哪些可以發揮牽引作用的項目?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顧軍表示,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對今年的投資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上海將根據中央有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突出重點、用好政策,加強重大項目儲備和推進,不斷提升投資的質量效益。
一是全面落實“兩重”建設。聚焦深化“五個中心”建設、三大先導產業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統籌“硬投資”和“軟建設”,滾動儲備和推動實施一批“兩重”建設項目,持續推進相關政策、規劃和體制機制落實落細。
二是發揮重大項目的引領作用。全年安排市重大工程投資計劃2400億元,全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增速提效。其中,加快建設小洋山北作業區、東方樞紐上海東站、浦東國際機場四期、滬通鐵路二期上海段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進一步提升開放樞紐門戶功能;加快推進張江、浦江、臨港等三大國家實驗室建設,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推動C919大型客機總裝製造能力提升等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加快聯影醫療生產研發基地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加快實施上海LNG站線擴建等能源保障項目,加力推進城市燃氣、供排水等管網改造以及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項目,提升民生服務保障能力。同時,我們將結合“十五五”規劃研究,以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爲牽引,謀劃一批對上海中長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項目,紮實推進項目前期工作。
三是統籌用好多渠道資金。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中央資金對上海重大項目的支持;根據國家最新政策措施,進一步拓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使用範圍,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社會事業等領域用足用好專項債;統籌用好地方財政性資金,進一步提升政府投資的績效水平;鼓勵使用基礎設施REITs等國家各類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重點項目建設。
四是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完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積極向社會資本開展投資項目推介,通過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勵更多民營企業參與城市更新、民生髮展、產業集聚等領域項目建設和運營。建立民間投資重點項目庫,協調推進項目前期審批,落實規劃土地、用能、融資等要素支持,保障民間投資項目加快落地。
全球這個產業格局深度調整,上海如何應對?市科委主任迴應
鳳凰衛視提問:面對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格局深度調整,過去一年,上海生物醫藥產業是如何應對的,下一步又有什麼打算?
市科委主任駱大進表示,生物醫藥產業是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具有高技術密集型、高資本密集型、高政策敏感型等特點,近年來發展也面臨多重挑戰。去年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成立專班,加強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工作調度和政策精準供給,制定出臺《關於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4月起,生物醫藥製造業穩步回升,預計全年產值從上年的1859.75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超2000億元。
駱大進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着力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支持藥械創新。加強創新策源,在腫瘤、代謝、免疫、神經等領域,加快創新藥械研發生產和應用。2024年,全市共有7款國產1類創新藥、15款第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分列全國第二、第一。二是着力優化助企服務。制定“四個100”清單工作方案,聚焦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重點管線和重點項目,構建企業服務專員體系,落實解決企業面臨突出問題。三是着力推進管理改革。率先試點“生物製品分段生產”,大幅壓縮創新藥臨牀試驗審評審批時間(60個工作日壓縮至30個工作日),持續推動創新藥械入院推廣使用,進一步優化滬惠保適用範圍,持續提升受益面。
四是着力促進開放合作。一方面,加強全方位對接服務,全力支持外資來滬在滬發展,提升總部和研發中心能級,佈局更多藥物研發、臨牀試驗、生產製造、貿易物流服務,加快外資從事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與應用等創新業務落地。另一方面,出臺《上海市提升生物醫藥企業國際競爭力行動方案(2024—2027年)》,積極推動上海企業國際化發展,2023年以來,已有4個創新藥在海外獲批上市,居全國首位,2024年海外授權許可交易金額同比增長30.52%,全國第一。五是着力強化金融賦能。成立總規模225億元的生物醫藥產業母基金,已遴選組建3個市場化子基金,投資成立產業併購基金,爲企業提供“股貸債保擔”等全方位金融支持。
駱大進說,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改革力度,加強服務工作,着力優化產業創新生態,堅持全過程創新、全鏈條加速、全要素賦能,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爲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高品質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於福林:今年將推進234公里市域鐵路建設
第一財經記者提問:去年年底,滬蘇湖鐵路、市域鐵路機場線通車,“軌道上的長三角”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請問2025年的長三角一體化交通會有哪些亮點?
市交通委主任於福林表示,2025年,我們將全面實施《本市推動長三角交通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推動長三角區域交通一體化向縱深發展。一是圍繞“軌道上的長三角”,我們將持續推進163公里國鐵項目,如滬通二期、滬渝蓉鐵路等,開工建設滬乍杭鐵路,這是連接滬杭的又一條重要通道;我們還將進一步刷新長三角1小時交通圈速度,推進234公里市域鐵路建設,包括連接上海主城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青浦新城與嘉善、吳江等地的上海示範區線,串聯起嘉定、虹橋樞紐、閔行的南北向市域鐵路嘉閔線等。同時,做好市域鐵路的運營,繼續推進長三角標準《市域(郊)鐵路運營技術規範》編制,研究《長三角市域(郊)鐵路互聯互通運營技術導則》,努力實現網絡效益和旅客便利的最大化。持續推進長三角交通“一碼通行”。
二是圍繞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我們將落實《長三角區域物流提質增效降本行動計劃》。進一步完善貨運基礎設施,依託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撐形成綜合貨運樞紐集羣,提升樞紐能級和服務水平;持續推進G320、G228,G318擴容改造等公路項目,銜接滬蘇的新太公路、浦港路東延等省市對接道路項目,以及蘇申內港線、油墩港、大蘆線東延伸等航道項目的建設;增加中歐班列運力計劃,推動中老(中國-老撾)等國際貨運班列持續發展。進一步優化貨運組織模式。搭建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中心組織框架,加快推動在松江區、蘇州工業園區、崑山綜合保稅區等地建設具有安檢功能的專業型航空前置貨站,加快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發展。啓動貨運MaaS平臺建設。
三是圍繞交通治理高效協同,我們將完善規劃建設一體化機制,持續深化長三角一體化交通相關規劃,比如上海大都市圈綜合交通規劃編制、上海鐵路樞紐總圖規劃修編,以及內河航運、貨運物流等一系列發展規劃,同時,完善長三角內河航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機制。另一方面,還將強化市場一體化,積極貫徹落實《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意見》,重點推進長三角道路危險貨物運輸、旅客運輸等重點領域數據共享,建立健全基於信用評價的分級分類差異化監管模式,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市場要素配置效率和協同共治能力。
上海這一指數連續15年排名全國第一!市經信委主任張英:我們將做好這些工作
上海證券報記者提問,要實現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先進製造業是重要支撐,近年來上海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產業轉型步伐不斷加快,能否介紹一下有關情況?下一步還將採取哪些促進措施?
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張英表示,上海發展製造業,必須瞄準最前沿最尖端的顛覆性技術,瞄準對產業具有控制力的核心環節,瞄準產業鏈、價值鏈高端。近年來,我們培育了一批高端產業集羣,從大家熟悉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先導產業,到大飛機、船舶海工等高端裝備,再到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智能終端產業,以龍頭企業引領帶動產業鏈集聚;誕生了一批“首制首發”,比如國產大飛機、大型郵輪投入運營,世界首條公里級高溫超導電纜成功投運;突破了一批高技術產品,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風電運維棧橋裝備、地鐵土壓平衡盾構、國產百萬級核電發電機護環鍛件等打破國外壟斷。上海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已連續15年排名全國第一,這些成就體現“上海製造”過硬的產品品質和我們發展高端製造業的決心。
張英介紹,我們將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落實好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圍繞發展高端製造業這篇大文章,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產業創新引領高端製造。今年我們將出臺推動產業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增加高質量產業科技供給,實施新產業標準領航計劃,多層次培育創新型企業,並依託三級企業技術中心,加強細分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轉化,佈局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創新賽道,打造低空智能、商業航天、深海探採、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具有競爭力的標誌性產品。
二是以數智轉型提升高端製造。一方面我們將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製造”行動,持續推進智能工廠建設和智能機器人研發應用,打造船舶、汽車、材料等重點領域大模型,培育工業語料、智算雲等專業服務商。另一方面將持續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打造“小快輕準”應用,支持中小企業加快轉型步伐,推動“工賦鏈主”龍頭企業圍繞數字供應鏈、大模型應用等加快上下游“鏈式轉型”,不斷提升製造業數智化水平。
三是以工業服務賦能高端製造。我們將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圍繞數字賦能和綠色發展,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拓展工業設計、工業供應鏈、工業碳管理、工業運維等服務領域,支持發展共享製造、柔性製造、個性化定製等服務型製造新模式,市區協同打造一批生產性服務業特色集羣,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化邁進。
上海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周小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海將推出這些舉措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提問,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方面,上海去年推出了加強中小企業融資支持的若干措施,請問相關工作進展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方面,下一步上海還將推出哪些舉措?
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周小全表示,中小企業是擴大就業、繁榮市場、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去年以來,我們想企業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實施加強中小企業融資支持的若干措施,加快完善以信用爲基礎、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普惠信貸服務體系,有效滿足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比如,推動區級融資服務中心在16個區全覆蓋,落實落細普惠金融顧問制度,推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前補償”模式,將2024-2025年中小微企業信貸獎補資金規模提高到10億元。去年全市普惠小微貸款餘額預計達到1.3萬億元,同比增長15%。根據工信部評估,上海市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指標已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一。
周小全介紹,踐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服務便利可及、經營主體滿意是重要衡量標準。我們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落實好加強中小企業融資支持的若干措施,爲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務,不斷提升中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一是提升服務的便利性。推動融資服務中心向街鎮和重點園區下沉,豐富融資服務中心功能。推行“線下樞紐+線上平臺”雙輪驅動的普惠金融顧問制度,爲企業量身打造政策解讀、金融問診、融資規劃、上市輔導等金融服務。二是提升服務的精準性。向金融機構開放更多公共數據,方便金融機構爲中小企業“精準畫像”和貼心服務,着力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用大數據更好爲普惠金融賦能。三是提升服務的積極性。落實無還本續貸、財政貼息貼費政策,提高信貸獎補規模和比例,推動各類銀行機構建立健全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
上海市商務委主任朱民:來自法國、瑞典、意大利、澳大利亞的外資增加明顯
解放日報記者提問:上海經濟的外向型特徵明顯,請問,在過去的一年裡,上海在外資外貿方面取得什麼成績?
市商務委主任朱民表示,上海作爲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外向型特徵明顯。目前上海有7.5萬多家外資企業,貢獻了本市約1/4的GDP、約60%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去年我們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政策,取得了積極成效。
朱民指出,外貿方面,全力推進保穩提質,增強貿易樞紐功能。上海外貿呈現強大韌性,去年全市外貿進出口4.27萬億,增長1.3%,規模連續9年再創新高,每年都實現正增長。其中,去年出口增長4.6%。貿易伙伴已超過了200個,上海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貿易額增長了4.8%。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佔比將近60%,機電產品進出口佔比超過50%,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比將近1/3,去年突出亮點是船舶和存儲部件出口實現快速增長,將近60%左右。此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試點跨境電商敏貨機場便利化收運,推動上海兩大機場跨境電商出貨量增長近30%。優化了國際中轉集拼運作模式,上海具有得天獨厚的中轉集拼條件,利用洋山特殊綜保區特殊政策優勢,推動整體中轉集拼作業時間減少了近50%。成立了全國首家在港區內設立的二手車出口綜合服務平臺,極大優化了二手車出口流程,提高了效率,推動二手車出口增長了超20%。綠色貿易方面進一步擴圍,上海再製造產品進口目錄拓展至24個。保稅維修項目達28個。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也取得了新的進展,自由貿易賬戶離岸經貿業務試點企業達到636家,離岸貿易印花稅免徵政策落地實施。另外中歐班列-上海號去年開行貨量增長20%。
朱民表示,外資方面,加快推動利用外資提質增能,促進高水平引進來。上海始終是外商投資中國的首選地,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3600億美元,外資企業超7.5萬家,在這個基礎上去年新設外資企業數量超過5500家,實際使用外資來源地的57個國家和地區中,來自法國、瑞典、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外資增加明顯,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在製造業佔比約四分之三。上海的總部去年累計認定數超過1000家,達到1016家,其中大中華區及以上高能級總部達213家,世界500強企業設立的總部66家。上海外資研發中心累計認定591家,外資總部機構和研發中心投入的研發費用佔全市外資企業的34%,擁有發明專利近2萬項,佔全市8%左右。這些總部機構2024年在上海舉辦了一系列全球董事會、國際研討會、投資者大會等商務活動超270場。外資企業總體的經營狀況比較好,絕大部分外資企業都實現了盈利,其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外資盈利水平比較高。外資企業與國內企業合作進一步加強,很多外資企業與國內企業優勢互補,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已經有一批成功案例。外資企業營商便利度也進一步提高,2024年上海市區兩級召開政企溝通圓桌會130多場,圓桌會上外資企業提出的問題解決率94%,市區兩級政府落實重點外資企業“服務包”制度,建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信息直達和服務專員機制,進一步穩定了外資經營環境和投資預期。
朱民說,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在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外資企業轉型升級、發展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上持續發力,推動上海外資外貿平穩高質量發展。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作者:曹飛 沈思怡
微信編輯:泰妮
校對: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