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子總是爛尾怎麼破?這5招值得試試

文 | 葉偉民

有兩種東西容易爛尾,一是房子,一是稿子。我當編輯的時候,每個記者(作者)都是拍着胸脯出發的,到後來卻躲着我。一開始我還擔心人失蹤了,後來才知道:稿子爛尾了。

好作品都是相似的,爛稿卻各有各的爛,而爛尾絕對是爛中王者。稿子寫完了,總還有得救;沒寫完,神仙也難續。而且稿子一旦爛尾,心氣就泄了,時機也過了,等待它的大多是電腦回收站。

如何防止稿子爛尾,是寫作的頭等要務。

就像演員應永遠帶着劇本,作者也該隨身帶着手稿。過去是紙張與皮膚的摩挲,現在則是屏幕與指尖的點戳。介質不重要,重要的是偷時間的藝術。那種和秒針捉迷藏,偷得一句半段的愉悅感。

也正因爲這種“隨時隨地”的需求,多設備協同變得必須,總不能擠地鐵還要打開電腦。雲筆記軟件就蠻合適,手機端做碎片輸入,有整塊時間再用電腦編輯。說起來,我已經很久沒有用Word碼字了。

有了稱手的工具,就要對時間下手了。碎片化時代,不要過分奢望“整段時間”。一小時有一小時的寫法,十分鐘有十分鐘的用處。

每天給自己設一個不難的目標,哪怕每天100字也行。通勤的時候、等人的間隙、候餐的那會兒,拿出小時候揹着大人偷吃辣條的勁頭,文章就是這樣喂大的了。

距離和時間是感情的殺手,同樣,稿子也不能放下太久,否則就放涼了。其本質,是創作思路和情緒的中斷、疏離和遺忘。就像有些話,情緒到了說得特別好,但放上一兩天,咋說咋彆扭。

作品的創作週期有長有短,無論如何,每天都寫一寫。就像往碳爐里加炭,保住火種。如果真要離開幾天,那就把後面的思路記下來,避免回來再冷啓動——那樣成本極高。

在俄羅斯的苦寒地區,汽車都不敢熄火,因爲很可能下次就打不着了。稿子也一樣,手一涼,離爛尾就不遠了。

《韓非子·說難》中有言:“事以密成,語以泄敗。”大白話就是事情要悄悄做,成了再說,別還沒動手就到處講。說多了,事就黃了。

很多人寫東西,想到好點子就四處分享。這帶來兩種非常不好的心理效應:一是失去神秘感;二是帶來已做成的錯覺,最終泄了那股勁兒。

大文豪雨果爲對抗拖延症,常常出怪招,比如剃去半邊頭髮和鬍子,又或者叫僕人拿走所有衣服,關在房間裡裸寫,好滅了自己出去浪的心。

如果你的稿子爛尾也是因爲拖延,不妨對自己狠一點,例如把腿綁在椅子上,把手機交給家人,或者把自己反鎖在房間……

去年,日本開了家“趕稿咖啡廳”,花錢請店員當監工,生意還很火爆。

總之,反拖延這件事,是寫作者永恆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