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臺灣經濟可以脫離中國多遠?
文/郭正亮
3月10日筆者發表《斯里蘭卡的悲劇會在臺灣上演嗎?》,意外引起網路上的熱烈爭論。筆者認爲「臺灣出口超過GDP六成,出口近40%集中大陸,24%集中東南亞,只有10%到美國,使臺灣經濟具有致命弱點。一旦兩岸陷入僵局,大陸發動經濟抵制,導致兩岸貨貿落空,臺灣不可能參加包括東南亞的區域自貿組織,企業可能爆發出走潮,引發資金和人才外流,投資和就業將跌到新低」。
而反對意見主要有二:一是認爲臺灣經濟沒有如此脆弱,中國經濟抵制的衝擊有限;二是認爲臺灣既然要走自己的路,終究要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即使有短期陣痛,也要忍痛熬過。
問題是,臺灣對兩岸貿易的依賴程度,以及中國對臺發動經濟抵制的衝擊程度,恐怕遠遠超過反對者預期,結果也不只是短痛而已。
首先,臺灣經濟的發展動力,始終都要靠外貿帶動,難以靠內需消費帶動。2011年臺灣民間消費約新臺幣7兆7990億元,當年GDP約30兆8414億元,民間消費只佔GDP 25.3%,反觀當年進出口高達GDP 120%,二者差距將近5倍。
其次,臺灣的貿易依存度(進出口總值佔GDP比重)始終超過100%。2014年臺灣貿易依存度110%,與韓國相近,相較於亞洲各國,僅次於新加坡、香港、越南。對比之下,2011年中國貿易依存度50.1%,日本22.05%,美國18.43%,日、美兩國的內需消費佔GDP比重,以及帶動經濟的能量,都比臺灣高很多。
更重要的是,臺灣出口高度依賴中國和香港市場,近十年都維持在35-40%,並非始於馬政府,而是始於扁政府。2000年臺灣出口到中、港比重只有24%,2004年迅速增加到36%,2007年更躍升到41%,都發生在扁執政期間!至於進口,臺灣從中國進口比重也在2014年首度超過日本成爲第一,2014年中國進口總值480億美元(17.5%),高於日本進口417億美元(15.2%)。換句話說,不管是出口或進口,中國都是臺灣第一大貿易伙伴。
事實上,中國也是臺灣對外貿易的最大順差來源,2010年臺灣對中港貿易順差高達771.7億美元,同期對全球貿易出超只有232.4億美元,如果沒有中港貿易的鉅額順差,臺灣早就陷入貿易赤字。
►►►掌握最新觀點,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正因爲臺灣經濟發展需要外貿帶動,與臺灣出口品項重疊高達66%的韓國,自然成爲臺灣經濟的首號勁敵,積極簽署FTA的韓國,顯然在關稅競爭具有極大優勢。根據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杜震華研究,韓、美FTA在2012年生效之後,2013年韓國對美出口增加4%,臺灣卻反向衰退9%,臺灣對美出口超過10億美元大類,幾乎全面失利,包括農業(臺-12%;韓+8%)、紡織成衣(臺-2%;韓+5%)、工業製品(臺-9%;韓+4%)、電子製品(臺-6%;韓+2%)、道路車輛(臺+11%;韓+18%)等等。
2015年6月生效的韓中FTA,固然設有三年緩衝期,但最晚從2018年起,也將對兩岸貿易帶來嚴重衝擊。臺灣出口美國只佔10%,出口中、港高達35-40%,如果臺灣新政府遲遲無法完成兩岸貨貿,臺灣企業眼見2018年之後必將面對韓國的不公平關稅競爭,很可能提前出走進行海外佈局。
更嚴重的是,一旦兩岸貨貿協議停擺,還將連動到其他區域貿易組織,導致臺灣無法參加RCEP,甚至還可能增加臺灣參加TPP難度。畢竟,東南亞各國除了菲律賓之外,中國都是第一大貿易伙伴,不管是過去的「東協加一」或是未來的RCEP,中國對東南亞讓利都是促成區域貿易組織的關鍵因素。臺灣如果無法簽署兩岸貨貿協議,東南亞各國基於尊重中國,也不可能同意臺灣參加RCEP。
2015年臺灣出口東南亞比重佔24%,由於韓國早在2007年就與東協簽署FTA,臺灣企業迫於關稅劣勢,早已陸續出走到東南亞,如今一旦確定無法參加RCEP,臺灣企業恐將捲起第二波東南亞出走潮。臺灣2015年出口中港39%,加上出口東南亞24%,已高達總出口63%,相較於韓國的全球FTA覆蓋率,2015年已高達62.66%,臺灣的全球FTA覆蓋率只有11%,面對如此明顯的關稅不公平競爭窘境,臺灣企業要響應新政府投資臺灣,恐將面臨嚴峻挑戰。
此外,兩岸貨貿協議一旦流產,也可能導致臺灣更難參加TPP。TPP固然是由美國主導,但美國並非一國說了算。臺灣作爲第二輪申請參加國,依規定必須得到12個TPP創始國全部同意,才能過關。問題是,12個創始國之中,中國是其中9國的最大貿易伙伴,部分國家如馬來西亞、越南,未必完全聽從美國指示,一旦中國以「兩岸尚未完成貨貿協議」爲由,或主張「兩岸同時參加TPP」,臺灣能否在美日力挺之下順利參加TPP,恐怕也不無變數。
綜上所述,也難怪3月12日,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也表達類似看法,認爲「新南向政策的實際運作不如想象容易」、「臺灣進不了東南亞國協」,並質問「東協連不進去,大陸我們不要連,TPP又晾在天空,我們到底要什麼」?他進而警告說:「大陸只要把臺灣晾在旁邊,臺灣企業恐怕就跑光了,而且不會敲鑼打鼓」。
臺灣經濟需要外貿帶動,貿易依存度始終超過100%,出口將近40%到中港,24%到東南亞,如此依賴亞洲外貿,一旦不能簽署兩岸貨貿協議,也不能參加RCEP,如何因應韓國的不公平關稅競爭?臺灣新政府如何阻止企業出走?這些問題,恐怕都需要實事求是的明確答案。
畢竟,也只有先回答臺灣經濟能夠脫離中國多遠,我們才能瞭解臺灣要走自己的路,能夠走多遠。
●作者郭正亮,前立法委員,目前爲專欄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