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債的核心在哪裡?

重啓經濟的核心在哪裡? ‍ ‍ ‍ ‍ ‍ ‍

是化債。

化債的核心又在哪裡?

要麼是勒緊褲腰帶存錢還錢,要麼是再借一筆更大的消費。‍‍‍‍‍‍

一個是對應通縮,一個對應通脹。‍ ‍

因此,化債的邏輯本身兩個,一個是通縮,全民苦日子。一個是通脹,全民溫水煮青蛙。 ‍ ‍ ‍

有沒有第三種?有,搶別人的錢。‍

作爲國家機器,第一個對應的在外996賺取外匯,在內擠壓消費;第二個對應的慢慢印錢慢慢發錢,等待科技大爆發,經濟大革命;第三種就是戰爭,全民買單打戰,贏了後獲得戰爭賠款;或者是金融戰席捲他國財富。 ‍ ‍ ‍ ‍ ‍ ‍ ‍ ‍ ‍ ‍ ‍ ‍ ‍ ‍ ‍ ‍ ‍ ‍ ‍ ‍ ‍ ‍

搶,可以從根源上化債。‍ ‍ ‍ ‍

對應國內,也是如此。

10月12日,我們的藍部長的"不要說,量比較大"上了熱點。都說藍部長算了一雪發改兄弟的教訓,演了一出好戲。 ‍‍‍‍

這一輪的關注度爲什麼高,都是因爲我們被強制摁下了"人爲牛市"的按鍵,外媒通過小作文不斷營造"預期",以"干預"政策強度。‍‍‍‍‍‍‍‍‍‍‍‍‍‍‍‍‍‍‍‍‍

我經常強調,每次小作文亂飛的時候,都是各方勢力在想"政策"要資源的時候。 我們國內常見的套路有兩種:

一種是地方或行業爲主的,通過"哭和鬧"要資源的,比如某市的財政負面,來獲得更大的財政支持; ‍‍‍‍‍

一種是資本力量爲主的,通過"催化民意",干預政策更快、更大力度的出臺對資本有力的政策,一般是放開監管或者加大幫扶;

不管是哪種,其實都是通過"各方力量",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要知道,經濟發展本身是一場財富拉力賽。

有人贏得了財富,必然有人失去了財富。有人獲得了資產,就有人獲得了債務。個人如此,資本是如此,政府也是如此。 ‍‍‍

我們從改革開放,到如今的脫貧致富。 ‍‍‍‍‍‍‍‍‍‍‍

我們從1978年7.7億貧困人口,到2021年的全面脫貧。我們的財富積累,自然也對應了產生了對應債務。 ‍‍‍

這是40萬億的整體債務及60萬億隱性債務烘托出來的。‍‍‍‍‍‍‍

經濟不暢,大多是來源"地方政策"的財政惡化。地方政府的大量債務,擠壓原本的公共預算,導致地方一些預算內的資金無法支付,這裡麪包括與地方政府合作的企業及相關的員工。 ‍ ‍ ‍ ‍ ‍ ‍ ‍ ‍

我們用擴大貨幣獲得了改革開放了紅利,如今也到了債務打包的週期。要想再一次完成經濟大發展,勢必要解決當下債務壁壘。 ‍ ‍ ‍ ‍ ‍ ‍ ‍ ‍ ‍ ‍ ‍ ‍ ‍ ‍

通縮的辦法我們已經走過了。

現在的邏輯是,通脹化債。提高中央赤字率、專項債等,增加政府揹債力度,再輸送到地方和居民,來解決居民債務、地方債務問題。

我在1年前也說過,預計到2026年底,整體通脹率將逼近50%。‍‍‍‍‍

不要覺得不可能,而且可能性極大。‍‍‍‍‍‍‍‍‍‍‍‍‍‍‍‍‍‍‍‍‍

我們的問題是"產能過剩",因此,要麼把"產能"向外輸送,要麼就自己"印錢"把過剩產生"買掉"炸了倒了,先要走出"通縮"陰影。

如果不走,留給我們的,只剩下向外暴力索取了。

粉紅和戰狼,也是轉瞬之間。‍‍‍‍‍‍

學習強國,走進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