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財務難如何改革?洪子仁推多用多付、蘇一峰支持家戶總所得

陽明大學舉辦「疫情下的健保改革-世代對話研討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健保財務吃緊,估計最快110年底安全準備金就剩不到1個月,保費調漲勢在必行。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也呼籲國人要以「投資角度看待健保,「沒有投資,就沒有健康」。專家認爲,健保改革應該從使用者付費原則出發,「多用多付、少用少付、大病免付」。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上健保財務困難,進行制度改革、調整聲浪不斷,臺灣健康經濟學會、臺灣經濟學會、與陽明大學防疫科學中心共同舉辦「疫情下的健保改革-世代對話」研討會,就「部分負擔與節制浪費」、「差額負擔與私人保險」、「合理醫療費用成長與健保費率調整」及「健保改革的世代對話」等議題進行討論。

新光醫院院長洪子仁會中分享,新冠肺炎疫情爲全世界帶來衝擊,預期後疫情時代將面臨「貧富兩極化」的情況,健保改革應該從這個面向探討。

過去討論醫療浪費,經常會指向民衆小病逛大醫院,分級醫療沒有落實,但研究發現,現在有9成疾病複雜程度低、一次性小病的患者,會在診所就醫,唯一比較難以界定的僅有慢性病患者,但此類人數龐大,要如何引導這羣人從醫院到診所、共照網等就醫,應該處裡。

另觀察國內2017調高急診部份負擔,小病衝急診的情況確實下降,民衆醫療行爲受到控制;至於門診,建議採「多用多付、少用少付、大病免付」,保大不保小,且差距拉大。

舉例來說,非急難重症患者使用高價影像檢查,應該收取檢查費用10%或者定額部份負擔;藥品部份負擔上限由200調高到500;收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煎藥品部份負擔;非處方用藥依健保法規定排除給付,建立使用這付費觀念,適當分配醫療。

與會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則表示,健保這幾年改革都以開源爲主要方向,讓繳交保費的受薪階級越繳越多,但更應該節流、抑制浪費行爲。

他感嘆,不是要批評老人家愛看病,但確實他們經常在醫院社交,然而醫療資源全民共享,浮濫使用就會變成受薪階級負擔越來越重,加上持續高齡化、受薪階級越來越少,最怕的是到頭一場空,這些繳保費的年輕人年老時健保破產。

蘇一峰說,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就曾提到「他每月可領約8萬退休金,但保費卻是最低支出,甚至還不用支出,自己也認爲不合理。」若健保社會福利,就應該更公平處理付費制度,他支持健保推動家戶總所得,讓家戶成員全部所得都算收入,就不會只依薪水收入去收取費用,也更具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