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財政部發佈會信號:最大力度支持化債,支持專項債收購存量房

財政收支承壓、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節奏相對偏慢、有效需求不足……今年以來,全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面對於此,如何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近期,金融、房地產以及資本市場等各領域利好政策頻出,在此之後,增量財政政策將如何進一步發力,引發市場的期待。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宣佈將在近期陸續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增量政策舉措。

這些財政增量政策將重點關注哪方面?具體怎麼做?藍佛安在會上表示,將通過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支持地方化解隱性債務;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疊加運用專項債、專項資金、稅收政策等,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大對重點羣體的支持保障力度等。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政策並非僅限於以上領域。“逆週期調節絕不僅僅目前公佈的幾條政策,這些只是已進入決策程序的政策,還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藍佛安說。

重點一: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額度支持地方化債

在即將推出的一攬子政策舉措中,積極化債無疑是本輪財政政策的“重頭戲”之一。

據藍佛安介紹,自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要求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後,財政部安排了超過2.2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支持地方特別是高風險地區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和清理拖欠企業賬款。

通過發放債券,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得到了整體緩解。截至2023年末,全國納入政府債務信息平臺的隱性債務餘額比2018年摸底數減少了50%,債務風險可控。2024年,財政部又安排了1.2萬億元額度,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和消化政府拖欠企業賬款。

在此基礎上,財政部下一步計劃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支持地方化解隱性債務。藍佛安在會上強調,這項即將實施的政策,是近年來出臺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

那麼,具體會增加多少規模的債務額度?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告訴時代財經,預計目前存量隱性債務規模在15萬億-25萬億元之間,因此新增一次性債務規模或在5萬億元左右。

天風證券宏觀研究團隊發佈研報表示,從發佈會宣佈的政策內容看來,幾乎是財政部權限內能夠給出的頂格政策支持,最重要的不是具體規模有幾萬億,而是確立了從收縮性財政重新轉變爲擴張性財政的信號。

從額度上看,去年財政缺口7981億元,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中有5000億元用在了去年,約佔去年財政缺口的63%。該團隊按照相同比例推算,今年財政缺口3萬億元左右,預計今年可能需要增發2萬億元左右的國債。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增發國債、特別國債或地方債務都需要調整財政預算,必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因此,在10月下旬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具體債務額度有望揭曉。

重點二: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財政部此次提出的一攬子政策,也提及多條房地產政策。

財政部指出,接下來將疊加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專項資金、稅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在這衆多政策當中,業內人士表示,“發行專項債收購存量房”的表述積極重要。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告訴時代財經,從專項債的歷史功能來說,一般不“涉房”,過去僅有的領域也主要侷限在棚改等領域,很少會介入到房地產一些比較細的領域。而今年自然資源部等已多次提及財政工具對存量土地和房屋盤活的導向,同時財政部也多次提及專項債工具擴圍事項。

“據此認爲,四季度專項債收購存量商品房的準備工作會加速,明年上半年各地部門有可能會發行收儲存量土地或存量商品房專項債計劃。”嚴躍進說道。

與此同時,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告訴時代財經,此次會議明確了專項債還可用於新增土地儲備,這是一個重大變化。

李宇嘉分析稱,過去土地儲備主要靠地方國企賣地或土地抵押來融資實現。現在有了專項債的支持,國企或政府平臺收儲、盤活土地力度加大,有利於保障房建設、紓困房企資金鍊。

“但關鍵是,專項債盤活的價格如何定,而且專項債是要償還本息的,收回來用作保障房或再出讓,能否實現資金平衡,有很大不確定性。如果還堅持債務比例控制、增量控制的考覈,將制約這一政策。”李宇嘉說道。

除此之外,財政部正在抓緊研究明確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相銜接的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政策。下一步,還將持續優化稅收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嚴躍進認爲,對於一些購房時間不長,或房屋屬於大戶型的房子,其增值稅減免的效應會非常明顯。而對於個人出售房屋,其個稅壓力會進一步減少,也不排除後續契稅等方面會有持續優化和調整的可能。另外,土地增值稅政策對於開發商來說,具有非常好的導向。

重點三: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資本是金融機構經營的“本錢”。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會上進一步介紹,財政部將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據瞭解,這項工具是繼上世紀90年代財政部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爲四大行注資之後,時隔26年再次被重啓。

廖岷表示,近年來,大型商業銀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潤留存的方式來增加資本,但隨着銀行減費讓利的力度不斷加大,淨息差有所收窄、利潤增速逐步放緩,需要統籌內部和外部等多種渠道來充實資本。

而發行特別國債補充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將有助於銀行提升抵禦風險以及信貸投放能力,進一步增加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能力。

伍超明告訴時代財經,對銀行而言,資本不僅是信貸投放的基礎,也是應對風險損失的屏障,在銀行業息差收窄、盈利能力承壓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內源資本補充的能力持續下降,需要通過外部渠道來補充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

“因此,發行特別國債補充銀行可以滿足銀行的業務發展需求,並提升銀行的穩健經營能力,滿足監管要求。從規模來看,預計將發放1萬億元左右的特別國債。”伍超明說道。

廖岷透露,這項工作已經啓動,財政部已經會同有關金融監管部門成立了跨部門的工作機制,爲各家商業銀行加快完成各項工作提供高效的服務,目前正在等待各家銀行提交資本補充方案。

他還強調,國有大型銀行作爲上市銀行,對於具體的補充資本計劃,各家銀行後續將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依法地進行信息披露。截至2024年6月末,6家國有大型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平均爲12.3%。

根據中金公司此前的假設和測算下,若注資提升六大行核心一級充足率0.5個百分點、1個百分點、2個百分點,隱含緩解銀行資本壓力2年、5年、10年,分別需要注資規模在0.5萬億元、1.1萬億元、2.1萬億元左右。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