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砸1,600億 七策略解水荒
缺水衝擊產業,經長王美花16日在立法院備詢表示,未來將在新竹建置一座長期的海淡廠,專管供應園區廠商使用,並朝專管專用、使用者付費方向規劃。經濟部水利署也計劃未來10年投入1,600億水資源建設,透過強化海淡廠、興建再生水等七大策略,預估2031年後,整體供水量每年可增加10億噸。
立委林思銘16日質詢表示,竹科每年產值逾1兆元,有580家企業,提供15萬人就業,既然政府已建置海水淡化廠,就該讓廠商儘量使用海淡水作爲廠區用水,讓民生、農業用水迴歸正常,別因停灌而農民無法耕作、民生用水也受到影響。
王美花迴應說,目前新竹這座海淡廠是臨時機組,是用最快時間併入自來水系統,未來確實正在規劃在新竹建置一座長期海淡廠,將會是專管供應園區廠商,並朝使用者付費方向規劃。
水利署16日召開記者會表示,雨量從去年6月迄今,桃園以南降雨只有歷年的2~6成,新竹至嘉義地區水庫集水區降雨量更是歷史最低,平均降雨量少了100毫米,大大影響水庫進帳而持續探底。
據統計,全臺水庫有效蓄水率都很低,桃園石門爲44.8%、新竹寶山23.3%、寶二10.2%、苗栗永和山10%、臺中德基7.9%、嘉義仁義潭40%、臺南曾文15.3%、臺南南化43.9%,都比往年大幅下降。
爲穩定新竹地區產業用水,桃園支援新竹幹管工程提前完工在2月供水,桃園支援新竹由每日7萬噸提升至20 萬噸。防災備援水井2017年開始納入前瞻計劃辦理,其中新竹17口抗旱井可提供每日3.2萬噸水源。後續並透過抗旱水井、移動式淨水處理機組及新竹緊急海淡機組等多元開發,每日增78萬噸水量,減少對竹科產業衝擊。
水利署並祭出短中長期抗旱計劃,將加強再生水、新增海淡廠、區域調度、降低自來水漏水率、新設人工湖、取伏流水、水庫清淤等七大策略,規劃水資源建設,從2021年每日供水238.9萬噸,提升至2025年達每日至少1,042.5萬噸。同時,水利署規劃在2026年前蓋好11座再生水廠,每日可供應33.4萬噸水源。
另新竹緊急海淡廠完工後,水利署規劃新建有云林麥寮海淡廠,預計明年完工,每日供水10萬噸,後續規劃有桃園、新竹、嘉義、臺南、高雄等地興建五座海淡廠,2025年可增加40.7萬噸供水量,相當於未來全臺每日會有45.5萬噸海淡水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