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運河難破麻六甲困局

克拉運河建成,將影響新加坡的物流及資金流,間接有利於香港(見圖)。(中新社)

亞太地緣戰略觀察家最近關注焦點,必然會是中國大陸與泰國所簽署克拉運河合作備忘錄;不過,最新消息指出,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表示,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迄今爲止,沒有參與關於此項目的研究、和任何具體合作,也未就此問題,發表過任何的立場。

無可免於相同風險

儘管開通此項延宕超過百年之世紀性工程,必然會重新塑造各方強權對於整個東南亞區域之戰略佈局,甚至還有可能牽動整個東亞地緣戰略態勢;但若是期待其可釜底抽薪地解決諸如麻六甲困境之地緣戰略罩門,不免就有期待過高之嫌。爲能確切地掌握其真實意涵,實應就其利弊並陳,方能作出最合理之戰略算計。

首先要強調,倡議開挖克拉運河,最原始之目的,在於經濟。主要是希望,跨越地理障礙,縮減海路運輸距離。就航運業者來說,其必然可以減少成本,因此使諸多相關行業,亦因此受惠。對投資建設運河者來說,建設工程與營運成本,都必須相當時日,才能回收;但只要能夠帶動整個區域經濟,必可有利於其回收成本、與後續維持營運。

其次就是,麻六甲海峽周邊,雖有其治安與政治紛擾,但此並不意味着克拉運河周邊地區,就可完全免於同樣風險。東南亞地區民族多元,部落間之爭鬥,經常影響區域穩定。開挖克拉運河,在泰國內部就有其政治阻力,區域內亦有多項部族紛爭,並非完全穩定無虞地區,未來建成後,亦須投入相當程度之維安成本。此等因素,是否有可能影響克拉運河開挖與營運,仍具有繼續深入研究價值。

再者,必須考量,穿越克拉運河,雖然能夠避免經過麻六甲海峽,但此僅能免除受到該段海道中,所可能遭遇之治安性侵擾;但是對於解除敵對海上正規武力之威脅來說,其地緣戰略效益,確實是值得懷疑。所有能夠在麻六甲海峽,實施正規海軍封鎖之強權,亦有同樣實力,在克拉運河出入口遂行同樣軍事作爲;所有能夠在麻六甲海峽,實施海軍封鎖之戰術手段,亦可適用於克拉運河周邊進出海域。因此,期待藉由另闢通航運河,解決封鎖威脅,其實未免過於樂觀。

不過,基於東亞區域海上航運模式,諸多商運貨輪,都會在相同航程中,靠泊多個港口,裝載與下卸貨品,在此等航運匯集點,實施封鎖作爲時,很難針對特定國家,所涉貨運進行登臨與控管作業。

因此,殃及池魚勢不可免,引發反對聲浪與政治壓力必是當然,此與當年德國貿然宣佈無限制潛艇戰,激起衆怒而遭反噬情境,不免神似,利弊得失亦值得考慮再三。多半海軍封鎖作爲,都在目標國周邊海域實施,鮮少進行遠距海域封鎖,就是因爲難以區分敵友所致。

睦鄰改善戰略佈局

最後,還要提醒,克拉運河系經濟考量作爲,誠然亦是基於海上航道治安因素;但從地緣戰略角度來說,軍事意涵確實有限。北京若要改善地緣戰略佈局,正本清源之道,還在於維護區域關係;而中南海確實對此有所理解。

習近平強調:「堅持與鄰爲善、與鄰爲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亞洲國家。」其實就點出問題關鍵所在。

當大陸與周邊各國,能夠和睦共處共享利益時,就能發揮地緣戰略佈局優勢;但若未調和好周邊關係,同樣地緣戰略條件,也可轉化成對其不利格局。若要興業旺市,都要穩定環境,就算是大國強權,亦須服膺此理。(作者爲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