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囤疫苗恐是自殘 國際組織:窮國延遲接種威脅富國經濟復甦
研究指出疫苗分配不均,恐使過度囤積的富國自食惡果。(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富有的已開發國家大量囤積高達人口數好幾倍的新冠病毒疫苗,較貧窮的開發中、未開發國家卻「無劑可施」,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衛生組織)上週才稱這是「災難性道德失敗」,但另個組織報告指出,影響恐怕還不只是道德層面,若窮國延遲接種,導致病毒蔓延更廣、出現更多變異,富國經濟復甦也會受威脅。
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委託的研究,由哈佛大學等數家學術機構針對65國的35行業數據分析後提出,報紙指公平分配疫苗符合每個國家經濟利益,特別是那些最依賴貿易的先進經濟體,《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指出,這是對那些認爲和窮國共享疫苗只是慈善的流行觀念一大斥責。
報告作者之一、經濟學家戴米拉爾普(Selva Demiralp)曾在美國Fed(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聯邦準備委員會)工作,她說:「除非各國讓其他經濟體復甦,否則任何經濟體都無法完全恢復。」
美國藥廠輝瑞(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合作、莫德納(Moderna)獨立開發、歐洲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合作的疫苗,是現有3種數據較透明、效果也有歐美官方單位背書者,但佔全球人口數14%的富國如歐盟、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瑞士、澳洲、紐西蘭、以色列、科威特,已取得這些疫苗產量逾5成,日本、加拿大預購數量都是其人口數目好幾倍。
研究指出,若到今年中段,最極端情況,即富國已完全接種疫苗,而窮國都被排除在外,全球經濟將蒙受超過9兆美元損失,總和比日本、德國GDP(國內生產總額)相加還多,最後還是有將近一半成本會由美國、英國、歐盟、加拿大等富裕國家承擔。
發生機率最高環境是富國完成接種,到年底發展中國家達成半數人口接種,這種情況仍會導致世界經濟損失1.8兆至3.8兆美元,這種情況富國要承擔損失的比例更高,超過50%。
疫情下貧富差距更加惡化,白領階級能安全在家工作,藍領階級、服務業若無法冒着疫情風險親至工作現場就要面臨斷炊,而一些頂尖富豪甚至能在遊艇和私人島嶼上躲避疫情。但報告指出,在國際貿易和產業供應鏈中,病毒卻是種無差別的破壞力量。
除了窮國無法獲取疫苗、只能選擇封鎖會導致失業潮和購買力下降,影響北美、歐洲、東亞出口商銷售之外,由於大部分國際貿易其實都不涉及製成品,而是原料或零件,因此供應鏈破壞會帶來更大傷害,特別是對汽車、紡織品、建築、零售業者而言。
戴米拉爾普表示,名爲ACT Accelerator的計劃目標是向開發中國家提供疫苗與其他抗疫資源,但所需380億美元成本目前獲得承諾確保的還不到110億美元,270億美元資金缺口看起來是筆鉅款,但跟疫苗分配不均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相比,是微不足道、應該要花的錢。
國際商會秘書長丹頓(John Denton)說:「除非疫情在世界每個角落都已經得到控制,否則任何規模的經濟體都無法倖免於影響。爲開發中國家購買疫苗並不只是富有國家的慷慨義舉而已,如果想振興國內經濟,那也是必不可少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