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弋豐/考古:史上第一任行政院長譚延闓

▲譚延闓是中華民國第一任行政院長,也被譽爲「國民黨四大書法家」,是寫楷書顏體字的大家。(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合成圖

臺南市長賴清德將接任行政院長,一時間政治媒體討論的不是將有什麼新政策,而是「當了行政院長就當不上總統」,這時,一些比較認真的媒體人連忙翻出文件「考古」,挖出有三個人曾經當過行政院長之後又當總統,第一人當然就是老蔣本人,第二人則是快被臺灣人遺忘的嚴家淦,第三人,那就是蔣經國。爲了進行這樣的行政院長考古,媒體人也很認真,不僅追查「中華民國在臺灣」,還一路往回挖到「中華民國在中國」也就是蔣介石北伐以後的國民政府時期,挖到有史以來第一任行政院長譚延闓。

說起來,賴清德都還沒上任,就要用統計歸納的方式來猜測未來能否上「大位」,這種假科學實則趨近宿命論的想法,在此不做討論,但是,這場行政院長大考古也不是毫無意義,至少把譚延闓這個歷史人物又挖出來重現檯面。譚延闓的生平,可說對了解清末民初以至於國民政府時代都相當有幫助。

先來談談譚延闓怎麼會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行政院長,歷史課本怎麼沒提到這檔事?1912年成立的五色旗中華民國,一開始沒有行政院長,相對應的職位是「中華民國國務總理」,第一任是唐紹儀,之後當過總理的還有外交家陸徵祥、中國現代警察制度創始人趙秉鈞、歷史課本上標註爲皖系軍閥領袖段祺瑞等。

到了1914年,袁世凱把總理改成了「國務卿」,當過的有北洋大老徐世昌,以及陸徵祥、段祺瑞。

1916年,又把國務卿改回「國務總理」,當過的有……又是段祺瑞、外交家伍庭芳、李鴻章的姪子李經羲、北洋大老王士珍、中國海軍名將薩鎮冰、「交通系」首領樑士詒、唐紹儀也回任過,還有外交家顧維鈞等。

前面有這麼一大串總理,譚延闓實在不曉得要排到哪去了,不過歷史之神對他微微笑,因爲1928年蔣介石「北伐」勝利,張學良通電「易幟」,也就是把1912年成立的北洋中華民國的代表「五色旗」給拔掉,換成蔣介石的「青天白日滿地紅」,代表蔣介石消滅北洋中華民國,征服了全中國,當然,如我們所知,蔣介石又把自己打下來的天下取名叫「中華民國」,也就是前頭提到的「中華民國在中國」國民政府。

這可不只是「易幟」換換國旗而已,而是整個政權的徹底改變,包括從此以後就沒有總理了,改由老蔣信奉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裡頭規定的「五院」中的「行政院」爲最高執政機關。於是,從此以後才終於有了行政院長這個職位,因此,譚延闓就當上了第一任行政院長,而下一任呢?就是蔣介石本人。

看來,譚延闓跟老蔣一定關係匪淺?那可不,蔣介石當初從辦黃埔軍校起家,而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的題字就是出自身爲民初四大書法家譚延闓的手筆,譚延闓可不只是題字而已,軍校創辦過程中出了相當大力氣,連同校地也是他派出所屬湖南部隊協助整地。

▲蔣介石創辦黃埔軍校,正門口「陸軍軍官學校」的題字就是出自譚延闓的手筆,譚延闓也對軍校創辦頗有建樹。(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譚延闓還不只幫助蔣介石的事業,連婚事也一併包了,蔣介石當年爲了追求宋美齡可說無所不用其極,但宋家人最初大多並不贊成,而孫文竟然還亂點鴛鴦譜,想把宋美齡介紹給喪妻的譚延闓,但深愛元配的譚延闓婉謝,反而前往宋家與宋美齡結義爲異性兄妹,孫文只好打消念頭,譚延闓不只是不把宋美齡娶走,還以自己與宋家的關係親自說服了宋家上下接受蔣介石,蔣介石纔有辦法與宋美齡訂下婚約。之後蔣介石成爲人中之龍,宋家也跟着飛黃騰達。

受了這種大恩惠,蔣介石與宋家當然要好好報答譚延闓,1930年譚延闓因爲騎馬摔落導致顱內出血,瀕死之際,掛念四女兒譚祥還沒有歸宿,於是譚延闓留下遺願,要蔣介石、宋美齡兩人幫譚祥找個好人家,蔣介石當然不敢怠慢,規畫讓譚祥嫁給自己的心腹,後來也當到行政院長的陳誠,不過陳誠那時已經有元配吳舜蓮,怎麼辦?「在婚姻裡,不被獨裁者祝福的,纔是第三者」,蔣介石要安排的婚事,誰敢違逆!吳舜蓮一哭二鬧三上吊也沒用,最終只能乖乖離婚。

譚祥婚後就跟着宋美齡,掌管前陣子的新聞焦點:婦聯會。

看到譚延闓家族與蔣介石之間這麼深厚的關係,他一定是個忠貞的國民黨員,想必老早就跟着孫文一起革命吧?纔怪!

譚延闓的上半輩子和革命八竿子打不着關係,反而是忠誠的大清帝國官員家族。事實上,孫文1895年發動流產乙未廣州起義時,一事未成革命組織就遭破獲,清軍逮捕陸皓東處死,當時下令出兵鎮壓與下令審判陸皓東的兩廣總督,正是譚延闓的父親譚鍾麟

譚鍾麟身爲大清高官,對兒子的教育極爲嚴格,譚延闓從小就要拼命練書法、寫詩、學八股文,譚鍾麟發現兒子有書法與文章才華,非常得意,還將小譚延闓的文章給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看,翁同龢看過後,稱讚譚延闓是「奇才」,帝師眼光果然不差,1904年譚延闓考上月開封會試第一名「會元」,稍後殿試位列二甲三十五名,進入翰林院。譚延闓畢生與家族都是大清淵源,日後五兒子譚季甫娶妻,對象正是曾國藩的後代曾昭楣

有這樣的淵源,譚延闓豈會是革命黨?在清末最後幾年,譚延闓原本是立憲派的領袖,1907年組織「湖南憲政公會」,1909年成爲湖南諮議局議長,至此上半輩子跟革命未有任何瓜葛,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引起各省響應,譚延闓跟着當時其他各省也是一輩子大多與革命沒有瓜葛的仕紳,眼看清廷傲慢、失政,又大勢已去,於是翻臉比翻書還快,一瞬間轉換陣營,加入國民黨了!

正如同譚延闓的案例,民國初年主要由宋教仁領導取得國會多數的「國民黨」,裡頭充斥這些一輩子本來與革命無瓜葛,或只有一點點瓜葛的立憲派仕紳,他們不是革命黨,也別說跟辛亥前夕分裂成三個的同盟會,或是更之前的興中會有何關係。

日後袁世凱解散國民黨,也就跟滿清犯下一樣的錯誤:得罪所有地方立憲派仕紳,於是,袁世凱的洪憲帝制也很快重演與滿清一樣的歷史:當蔡鄂以微不足道的兵力舉兵,卻竟能導致各地方不聽袁世凱使喚,袁世凱的左右手之一馮國璋帶頭反對袁世凱帝制,袁世凱只能黯然解除帝制,之後病逝,北洋政權分崩離析。

譚延闓在北洋分裂時期成爲軍閥之一,直到1920年湖南發生兵變,譚延闓灰溜溜的宣佈辭職離開了湖南,只好在1922年「重新加入國民黨」。

咦?怪了,譚延闓辛亥革命後就已經加入國民黨了,怎麼說「重新加入」?

前面提到袁世凱解散國民黨,1916年袁世凱病亡,北洋政府恢復國會,國民黨議員們也重新活動,但是之後又遇上張勳復辟,當段祺瑞打倒張勳「再造共和」,宣佈「一不要約法,二不要國會,三不要舊總統」,國會又沒了,這下士紳議員們只好南下支持孫文到廣州組新政府的「護法」,包括譚延闓在內。

譚延闓的湘軍如同滇軍、桂軍,一起加入第一次護法戰爭,和北洋軍對抗,但是各地方軍閥心知不可能消滅北洋,也並不想照孫文所想的用武力統一中國,譚延闓與陳炯明一樣主張「聯省自治」,而滇軍、桂軍則主要想擴大地盤,當北洋方面與各軍閥談判停戰,孫文成爲最大絆腳石,於是1918年孫文慘遭滇桂軍閥架空,被迫辭職,夾着尾巴溜到上海

在上海,孫文一氣之下,不想要那些「思想不純正」的國民黨人了,1914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孫文曾經於東京成立的幫派式組織中華革命黨(入會需要按手印並對孫文本人效忠,黃興因爲此舉反民主而與孫文拆夥),1919年他在上海把中華革命黨拿來改組成爲「中國國民黨」。譚延闓身爲舊的國民黨人,自然只得再重新加入一次。

事實上,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國民黨人,都是在這個階段之後才加入中國國民黨。

1930年9月底,就在中原大戰正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譚延闓騎馬時落馬顱內出血過世,結束了國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長的任期,由宋子文短暫代理,之後就由蔣介石親自兼任行政院長。日後蔣介石還又再當了兩次行政院長,總計當了三次,不過,當時的最高領袖職銜爲「國民政府主席」,所以蔣介石在國民政府時代還沒當過總統,他要到1948年以後才「當上總統」。

▲譚延闓爲孫文中山陵碑亭的石碑題字: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譚延闓過世時,葬於鐘山中山陵旁,由中山陵工程師劉寶鍔監造他的陵墓,蔣介石還親自爲他的墓碑題詞,如此重要人物,歷史課本卻一筆帶過,幸好這次行政院長考古把這號人物給挖了出來。他出身清朝高官家族,卻成了國民政府的第一任行政院長,這樣的奇異生平,爲清末民初變動頻仍的混亂時局,以及國民黨的前世今生,做出了最佳的註解。

好文推薦

藍弋豐川普口中不存在的豬血子彈

藍弋豐/習近平爲何說國民黨背叛革命?

藍弋豐/「前瞻」卻不顧泳後?從5帝國崩潰說起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藍弋豐,臺大醫學系畢業,現任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