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綱17點爭議 日治or日據未達共識
「歷史課綱專家諮詢小組」針對高中歷史課綱微調前後開過多次會議,以釐清其中17點爭議,諮詢小組成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滿紅21日表示,小組在16點爭議上已達成共識,多采用微調前的版本爲主,目前只剩「日治」和「日據」的用詞爭議尚未達成共識。
林滿紅表示,「歷史陳述要是中性的」,所以這次的討論結果是希望能使用「中性」、「中立」的用詞,例如使用「明鄭時期」、「清朝時期」,以及將「劉銘傳將臺灣打造成全中國最進步的省」從重點中拿除,改爲清朝在臺的建設情況,而使用「日治」或「日據」一詞,目前諮詢小組尚未達成共識,但有希望仿效朝「明鄭時期」、「清朝時期」的概念,朝「日本時期」方向。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林滿紅榮獲第59屆學術獎,21日出席領獎。
林滿紅解釋,以明鄭時期爲例,鄭成功在統治臺灣的時候,發行的錢幣是採用「永曆通寶」年號,表示鄭家認爲自己是明朝政權的延續,所以使用「明鄭時期」。
關於劉銘傳將臺灣打造爲最進步的省份,林滿紅說,諮詢小組認爲劉銘傳在臺建設不能只呈現最好的一面,要更客觀、中立的呈現,「比如說劉銘傳爲了促進臺灣建設,也增加人民的賦稅」,所以專家們達成共識改提清朝在臺灣的建設。
另外,「荷西治臺」一詞也改爲中性字眼「荷西時期」。林滿紅解釋,當時荷蘭人來臺是東印度公司將臺灣作爲一個貿易據點,而非由荷蘭政府直接統治管理,所以說「荷西治臺」比較不符合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