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一家人》尋找海絲精神──糉子的故事

糉子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且承載了一代代中國人的記憶,帶去了一個個中華遊子鄉愁。(示意圖達志影像)

2019年4月,我報名了一個泉州臺商舉辦的活動,叫做「尋找海絲故事」。他是早期在泉州與馬來西亞發展的臺商,可能感受到當年的海絲情感漸漸消亡,所以希望藉由兩岸大學生喚起大陸政府對海絲的重視,舉辦了一場爲期二十一天的調研活動,整個行程臺灣七天、馬來西亞七天、泉州七天,行程全由我們自行安排,十個人分成兩組,一組調研宗教與建築,一組調研飲食(糉子)。

原本只是想去旅行

當初報名這一個活動,只是因爲沒有去過馬來西亞,想要去旅行,並且感覺可以認識很多人,更正確來說我根本不知道海絲(海上絲綢之路),如果硬要我說出來,我可能當時只能說出鄭和下西洋,或許大多數人對於陸上絲綢之路還比較有聽說過。

這一次活動,除了從活動中收穫良多,更多的是接觸到這些朋友,我相信短短二十天的交流,卻是未來無限期連絡。難怪有人說,這世界之大,你不去走走你永遠不會知道,碰到這一羣來至四面八方的朋友,就算是普通的寒暄,都可以學到許多。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家都會爲了各自的未來努力,但是我們卻都沒有忘記彼此,在若干年後的某一日,當我們又齊聚一堂,我非常期待可以有這一天,我們互相說着自己的故事,就像現在一樣,我們互相分享彼此的經歷,每天探討屬於我們的未來,爲我們的未來添下更精彩的一頁。

在這樣的背景下,讓來自四面八方的十位兩岸大學生聚在一起,大家可能懷抱着不同的目的來參加這活動,不過最後大家可能都是一條心。

學生獨立安排調研

行程的開始不算順利。首先大陸同學是在漳州集合,因爲之前我還在北京小米實習,所以我也選擇在漳州與他們碰面,去漳州前我先到廈門遊玩三天。悲劇也從這時候開始蔓延,北方雖然熱,但我忘記了南方的悶,我到那邊不到一天就中暑了,真的有想過要放棄參加這活動。

集合當天要來跟我匯合的小夥伴們,路上被油罐車翻覆堵了一小時的車,然後要買票時,有兩位大陸同學的入臺證出現了錯誤,所以我們其他五人先行抵達金門,另外兩位搭上了當天最後一班船過來金門匯合。

臺灣的行程主要是金門、高雄臺南嘉義、彰化(鹿港)、苗栗臺北,等於一天一個點,其實非常的辛苦,也沒有辦法調研(玩)得盡興。但是我還是要佩服主辦方的勇敢,金門、苗栗、臺北、鹿港都沒有隨行人員,只有高雄、臺南、嘉義有一位隨行人員陪伴,但也因爲這樣,變成一場屬於我們的調研與玩樂

湖州糉在臺灣

在臺灣我們一路從南到北,聽了各種店家的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立家湖州糉,位於臺北市南門市場,至今已經有30餘年的歷史了。一開始是因爲許多大陸籍的老兵,到臺灣後無法回家又十分想念家鄉的味道,久而久之就在南門市場形成了糉子集中的地方。糉子此時已然化身爲老兵心中積累已久的思念,即使時間久到忘記了回去的路,也依舊記得故鄉的味道。

這也讓我在短短的七天內有了反思,隨着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外來文化的衝擊,可以代替糉子作爲日常食物的食品越來越多,而很多人也只有在端午節想到吃糉子,導致平時對糉子的需求量逐漸變小,生意也日漸慘澹。這是否是糉子此類傳統小吃文化流失的原因?許多其他傳統海絲文化是否也正在面臨着這種困境?社會關注重視的人逐漸減少,文化氛圍漸漸變淡,傳統優秀手藝後繼無人,這樣的精神財富該如何保留下去?

馬來西亞的行程主要有檳城吉隆坡,印象最深刻的是鳳姨糉店,鳳姨糉子店是一家坐落在檳城海灘附近,持續營業了四十多年的肉糉老店

鳳姨來自福建惠安地區,已高齡八十多歲,在馬來西亞開設八家分店,而檳城店即是總店。員工告訴我們,鳳姨原來是有自己的工作,但是由於後來生育了六個子嗣,爲了照顧孩子,不得已捨棄了工作,直至面臨斷炊的時候,鳳姨想起了年輕時候跟隨父母做糉子的歲月,因此選擇了開始復刻當年的肉糉與甜糉。

剛開始時購買的人的確不多,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口碑上升,加上全家孩子的共同努力之下,生意越做越大。店員告訴我們馬來西亞的肉糉食用時間,最主要還是集中在端午節前後,而這段時間過後更多的是菜粿等其他食品更受歡迎。

除了菜粿等華人傳統食品,店中還搭配了受到年輕人歡迎的各種涼飲,以及適合中老年人偏向傳統的各種熱茶。於此相同的是糉子的材料搭配,鳳姨選擇的並不只有傳統的狀元糉,還有符合馬來人的娘惹糉,以及較具有創新意義的水晶糉。

在馬來西亞的這七天,我的想法是許多華人爲了生計離開中國,到異國他鄉開始自己的生活,而佔了馬來西亞總人數的三分之一,給這片土地帶去了中國的文化,並在這裡傳播擴大,形成外來文化和本地文化的融合碰撞。妙的是,我們看到,那些賣肉糉的馬來人是不吃肉糉的,因爲宗教關係,所以也衍伸出娘惹糉。

我發現不論臺灣還是馬來西亞都有相同的一個狀況,很多老店的經營每況愈下,或是出現無人繼承的情況,或是因爲口味無法滿足新一代的偏好,隨着時間的流逝顧客逐漸減少。我認爲糉子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且承載了一代代中國人的記憶,帶去了一個個中華遊子的鄉愁。

年輕人要敢闖天下

其實有時候年輕的學子就是要勇敢一點,想當年在大陸奮鬥的這些臺商,在沒有半點資源與管道的時期,一步一步地開墾出康莊大道。現在我們能享受到這些資源,卻埋怨政府說,給年輕人的機會太少了,都被上一代老年人給佔據了,這是錯誤的思想,沒有他們的耕耘又怎麼會有我們,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現在的我們都過得太安逸,沒有企圖心,多跟人交流纔會增加自己的想法與看法。

最後再回到主題,當記憶漸漸消失,只剩味道時,那跟其他食物又有什麼區別呢?這一趟海絲調研打破我玩樂的想法,真的發自內心去思考,之前老師口中一個行李箱打天下的臺商或是華人,他們是怎麼在外地打出一片天?而中華文化又是如何擴散出去?我們除了感嘆外,更要跟身邊的朋友推廣,不要讓這些華人傳統習俗文化沒有接班人

馬里克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