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關鍵詞丨人形機器人賽道,浙江如何加速駛向未來?
(原標題:兩會關鍵詞丨人形機器人賽道,浙江如何加速駛向未來?)
浙江在線1月15日訊(記者 陳雷)能走、能跳、能幹活,過去一年,你是否被這樣“頭腦”聰明、“四肢”靈活的人形機器人勾起過好奇心?
202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佈局建設未來產業,深化‘人工智能+’行動,加快佈局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空天信息和低空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
當前,作爲AI(人工智能)應用落地的主要載體,能模仿人類動作表情及互動的人形機器人已成爲科技競爭新高地和未來產業新賽道。去年9月,浙江印發了《浙江省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佈局和加快推動全省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人形機器人如何爲人類生活“添彩”?浙江如何加速發展人形機器人這一未來產業新賽道?省兩會期間,這一頗具“未來感”的話題成爲了省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之一。
“作爲未來產業的前沿領域,人形機器人正經歷從概念驗證到應用落地的技術拐點,發展勢頭強勁,正是發展未來產業很重要的突破口。”過去半年,來自科學技術界別的省政協委員、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副院長朱藝涵一直關注着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在朱藝涵看來,當前市場上出現的ChatGPT等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工具多停留在文本、圖像和視頻等應用上,具體到人類生產生活場景中,人工智能的作用發揮需要一個更加實體化的載體,人形機器人便是這載體之一。
朱藝涵委員 受訪者供圖
人形機器人正成爲各地搶抓未來產業發展機遇的重點方向。在浙江,省內涌現了宇樹科技等一批標誌性企業。“我們發現,浙江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仍面臨着整機企業數量偏少、核心技術仍有差距、應用場景比較簡單等問題。”朱藝涵直言,以應用場景爲例,目前浙江的人形機器人多用於研究,應用場景大多比較簡單,實用性和普及程度還未達到廣泛應用水平。
如何搶抓這一未來產業新賽道?朱藝涵建議,加快推進人形機器人關鍵技術突破、核心零部件批量化生產和典型場景應用,搶抓產業發展制高點。比如,以整機鏈主型企業爲核心,建設全國領先的技術創新、成果轉換、產品研發、成果展示、測試驗證等人形機器人產業平臺,打造整機引領區。着眼關鍵技術突破,加快組建浙江人形機器人產業技術聯盟,以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爲核心,組織省內龍頭企業、高校院所建設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構建產業創新生態等。
“在典型場景應用拓展上,目前我們人形機器人需要進行復雜場景的訓練,希望通過籌建浙江具身智能數據中心和訓練場,搭建全省動作數據庫、物體知識庫和數據採集平臺等方式,提高人形機器人的多元場景處理能力。”朱藝涵說。
與朱藝涵一樣,省政協委員,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何志偉也有一番思考。“AI技術發展到現在,要實現它的功能,需要通過賦予AI‘身體’與現實世界產生交互,這就是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委員駐地,何志偉告訴記者,具身智能作爲一個優異“載體”,可集合算法等各項先進技術,應用在工業、醫療等領域,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發展,這正是他今年關注的重點。
何志偉委員 記者 陳雷 攝
以具身智能代表人形機器人發展爲例,在調研中,何志偉則發現,除了芯片、力覺傳感器等核心技術急需關鍵突破外,當前浙江人形機器人發展仍面臨着市場應用接受度不高、專業人才短缺等困擾。如人形機器人等具身智能產品在製造、新能源、醫療等多領域應用時,其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成爲用戶和企業考量的因素,進而影響其商業化進程。
對此,何志偉建議:支持核心技術研發,比如促進產業鏈協同與集羣化發展,推進人形機器人整機等核心產品的研發攻關及產業化,支持建設產業鏈中試平臺、中試公共服務機構,加速推進科技成果工程化、產品化和產業化。
“在市場推廣方面,可以推動具身智能在製造、養老陪護、家庭服務等場景的應用,比如支持人形機器人在多領域的商業化試水。”何志偉提議,還可以通過加強人工智能安全技術研究、宣傳和教育,打消用戶顧慮,增強用戶對新技術的接受度。
推動浙江具身智能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要素之一。如何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在何志偉看來,可以鼓勵高校設置交叉學科,在培養方案中增加自主技術路線教學內容,培養複合型人才,同時通過政產學研用多方協同,共同推進具身智能人才培養,“從人形機器人延伸到後面的具身智能產業,這是一個非常廣闊的領域,我們期待通過推動這一產業發展,帶動更多上下游產業乘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