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評①丨迴應好療效質疑,讓質優價廉成爲集採藥品不變的底色
近日,上海市“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醫學專家聯名反映某些集採藥品可能存在質量風險等問題,國家醫保局高度重視,決定1月21日由國家醫保局負責同志帶隊,聯合衛生健康、工業信息化、藥品監管部門,赴上海當面聽取相關委員、專家關於藥品集採政策及中選產品質量保障的意見建議,並重點收集有臨牀數據支撐、有統計學差異的質量和藥效問題線索。
近年來,藥品集採在降低藥價和提高藥品可及性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過去患者對於一些臨牀急需藥品只能“望價興嘆”,經由談判“靈魂砍價”後,不少藥品價格出現大幅度降低,患者普遍獲益匪淺。因此在討論藥品集採政策時,集採所取得的成效,首先要給予高度肯定。
另一方面,近期針對集採藥品,醫療系統乃至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質疑之聲。比如不久前“三分錢一片的阿司匹林”引發討論,“進口原研藥在醫院消失”的質疑又在潛滋暗長。此次不僅上海市“兩會”熱議集採藥品的療效和質量,北京亦有政協委員在提案中提到,醫生普遍反映,與進口藥或原研藥相比,集採藥療效欠佳。
醫藥界專家積極建言獻策,醫保部門迅速牽頭調查,均是不迴避問題和求真務實的體現。儘管集採藥品是否真的存在質量問題、質量下滑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這些方面均有待調查和評估,但醫療系統內部的聲音,無疑值得認真聽取。
必須看到,集採藥品質量即使整體可靠,也不能排除少數出現質量下滑的可能,質量監控方面或許還隱藏着漏洞。比如,上海市政協常委、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鄭民華表示,國家藥品集採在這麼低價的情況下,藥物質量可能不穩定,老百姓、他們醫院和醫生感受到的情況是“血壓不降、麻醉不睡、瀉藥不瀉”等問題。
民革上海市委今年提交的提案中指出,當前集採存在的問題之一是藥品療效、藥品質量與患者信任需提升。儘管一致性認證是權威嚴格的認證體系,但對集採不同廠商的相同藥品名,有用藥患者反映其藥效存在差異。
實際中,不排除有藥企在通過療效一致性評價之後,出於控制成本等目的降低了製藥的質控標準。因此,“一致性評價”不能變成“一次性評價”,後續質量監控仍不能放鬆。
此外,對於部分患者抱怨在醫院買不到進口原研藥等問題,要客觀分析背後的原因。儘管醫保部門無“一刀切”不允許採購使用“進口原研藥”的制度安排,但醫院有“藥佔比”考覈指標,並且爲了化解醫保藥品“進院難”,現在普遍規定醫保談判藥品不受“藥佔比”指標約束。扣除了醫保談判藥品,再加上原研藥價格較貴,“藥佔比”指標對進口原研藥採購數量就會表現得更爲敏感,進而可能導致醫院不得不嚴格控制原研藥。
只有充分考慮患者對藥品的多元需求,給原研藥留出一個通道,方能讓原研藥和仿製藥、高價藥和低價藥能夠同時擺上醫院的藥架,讓患者各取所需。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全過程改革,加快構建藥品醫療器械領域全國統一大市場。其中提到,要促進仿製藥質量提升,優化仿製藥審評、覈查工作機制,基於產品風險加大批准前動態檢查力度。
集採藥多爲仿製藥,這是人們將目光瞄準仿製藥的原因。但降藥價不能以質量下降爲代價,否則藥價再低也毫無意義。爲了確保降價不降質,藥品集採製度已作出了很好的規則安排,但任何好規則都需要經受實踐的檢驗,也都要防範在執行中出現變通和打折。
因此只有迴應好當下對於某些集採藥品療效的質疑,才能確保集採藥品始終能夠做到質優價廉,也只有秉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對待類似質疑,才能通過探討和總結,不斷完善藥品集採製度和規則。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羅志華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