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錦州軍分區綠色扶貧釋放富民紅利

11月9日,貧困戶榮長貴賣掉3800棵銀中楊樹苗。一遍遍數厚厚一摞錢,他高興得不得了,逢人便說:“要不是解放軍幫助培育生態種苗’,俺的窮日子還不知道啥時能熬出頭呢!”像榮長貴這樣,受益生態扶貧而脫貧致富的困難戶,在遼寧省義縣地藏寺鄉楊樹溝村還有不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梳理總結幫扶經驗錦州軍分區領導的認識更加堅定:只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能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地藏寺鄉是該軍分區的脫貧攻堅對象。這個鄉十年九旱,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嚴重,尤其是楊樹溝村貧困率高達22.58%。多年來,各級投入大量財力物力進行幫扶,但收效不大。

軍分區領導經過廣泛調研,決定幫助貧困鄉親面積種植抗旱耐寒、生長速度快經濟價值高的銀中楊,堅持用生態扶貧的理念,��開脫貧攻堅新路子

刻不容緩,說幹就幹。該軍分區組織民兵在楊樹溝村6片荒地荒山荒坡栽種了280畝生態林種苗,建成了生態林苗圃基地

“一棵銀中楊的價格是普通楊樹的4至5倍。”地藏寺鄉領導告訴記者,銀中楊樹皮光滑美觀、不飛絮,生長速度快、苗木出圃期和成材期短,是生態環境治理城市綠化理想速生樹種

“銀中楊根櫱繁殖能力強,繁育種苗不用二次投資。”一位在苗圃翻耙平整土地的村民告訴記者,“只要把苗幹齊地表割下,留下苗根,來年根部就會繼續繁殖種條,萌發出多個新植株。這不僅防止了苗木質量退化,而且還降低了成本。”

280畝種苗走俏市場的第二年,楊樹溝村38個深度貧困戶也就全部摘帽。軍分區以此爲契機,把楊樹溝村的經驗向全鄉推廣。隨着栽種面積的擴大,他們又針對銀中楊適宜做林下經濟的特點,發動羣衆發展林下經濟,推行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飼模式、林菌模式、林藥模式和林糧模式。

林下種植、養殖規模的形成,又促進了當地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實現林地生物的多樣性,既增加了地藏寺鄉各村原有單位土地的產出效益,又彌補了生態林短期無收益的缺陷。

經過軍民的連續奮戰,地藏寺鄉的荒山荒坡荒地全部披上了綠裝,使自然景觀、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280畝生態林也釋放出越來越多的富民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