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生》香港不會「北愛爾蘭化」
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已有進入尾聲的跡象。開學日雖有號稱「數以千計」的學生罷課,但相對35萬中學生與34萬專上生算是少數。6月中旬號稱200萬人上街的盛況不復再見。
這顯示香港民意的真正取向,堅持意識形態的抗爭者或許誤讀了。港人雖然對修訂《逃犯條例》有意見,但未必同意「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理念;他們願意參加「和平、理性、非暴力」的遊行,卻未必支持「勇武派」攻擊警察的暴力抗爭。
勇武派的抗爭者揚言「攬炒」,這句廣東話的意思就是抱着一起死,因而打擊的就是香港人引以自豪的法治精神與經濟成就。從7月開始轉趨激烈的暴力抗爭迅速衝擊香港治安與經濟,8月16日還發動擠兌運動試圖拖垮金融運作。香港的「亞洲安全城市」、「國際金融中心」光環不再。
30個國家因而將香港列爲旅遊警示區,包括英國、日本、美國、澳洲、加拿大等旅客大國;最大客源地的中國大陸也表示「影響內地遊客赴港旅遊意願」。7月中旬訪港旅客較去年同期下跌1.5﹪,7月下旬跌8.2﹪,7月底跌幅擴大至26﹪,8月初31﹪,中旬已經達到39﹪。再加上港人本身消費意願也降低;香港零售管理協會粗估,旅遊區零售業績下跌超過5成,示威影響地區則大跌7至8成。商戶已考慮放員工無薪假,若暴力抗爭持續,裁員將無可避免。
旅遊及零售在香港GDP佔比雖然不高,僅約10%,但是卻是勞力密集的服務業,從業人口約佔香港總就業人數的17%。旅遊及零售業萎縮意味着60萬人的生計受影響。
這當然引起部分港人不滿,8月27日即有民衆在特區政府總部門口發起「我要食飯」行動,希望政府止暴制亂,讓大家安居樂業。落單的黑衣抗議者遭民衆追打併非個案,抗中立場鮮明的香港企業家黎智英寓所也被丟擲汽油彈。7月23日元朗襲擊事件的白衣人是否真的如媒體所揣測爲「三合會」的黑社會所爲也受質疑。一位遭指證而送上法庭的持棍攻擊者,證實爲60歲的燒烤生意東主。
因而香港激進抗爭者的「攬炒」被批評爲不道德,因爲這等同綁架所有香港人的經濟福祉以實踐自己的政治理念。然而任何具正當性的政治理念都必須爲人民福祉服務,「光復」、「革命」的理念是否能提供暴力抗爭的正當性將受質疑。港人抗爭發展過程與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末英國警察在北愛爾蘭街頭與民衆對峙有雷同之處,北愛爾蘭長達30年的暴力抗爭使北愛成爲英國最弱的經濟體,香港人的智慧應不會容許香港「北愛爾蘭化」。
對臺灣而言,應避免將支持香港民主與暴力抗爭畫上等號。如果香港「北愛化」,那麼「今日香港,明日臺灣」,又豈是國人所願意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