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冷藏易生致癌物?專家揪1關鍵

印度營養師桑格提到,馬鈴薯絕對不要冷藏,可能存在致癌風險,掀起討論。(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很多人都習慣將食材直接放入冰箱保存,但近來印度營養師桑格提到,馬鈴薯絕對不要冷藏,可能存在致癌風險,掀起討論。對此,專家表示,馬鈴薯經冷藏後,確實可能在燒烤時增加丙烯醯胺的產生,但關鍵就在於不要高溫處理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營養師桑格先前指出,馬鈴薯冷藏會使澱粉轉化爲糖分,導致味道更甜且口感變得粗糙,而這些變質的馬鈴薯在經過高溫烹調後,可能產生一種叫做丙烯酰胺(acrylamide)的有害物質。將生馬鈴薯存放於冰箱中,可能存在致癌風險。

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接受《三立新聞》採訪時表示,馬鈴薯經冷藏後,確實可能在燒烤時增加丙烯醯胺的產生,但其濃度通常遠低於對人體構成致癌風險的水平。他強調,更需要注意的是燒烤或油炸的時間,應避免炸至棕色,僅需炸至金黃色即可。

林口長庚臨牀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曾說明,在食材處理過程中,當加熱溫度超過攝氏120度時,食物中的胺基酸與還原糖會進行梅納反應,從而生成丙烯醯胺。動物實驗顯示,丙烯醯胺可能增加腎上腺癌、甲狀腺癌、肺癌和睾丸癌的風險。然而,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證明丙烯醯胺會增加人類罹患癌症的風險。因此,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其列爲2A級致癌物質,即僅在動物實驗中確認其致癌性。

顏宗海說,烹調高溫食物時,建議避免在食材上裹糖粉或麪粉。此外,針對馬鈴薯等食材,建議先蒸煮至熟,再進行油炸或燒烤,藉此縮短高溫烹調的時間,減少丙烯醯胺的生成。

另外,營養師吳映澄曾提醒,馬鈴薯一旦發芽就千萬別再食用,其會在芽眼的周圍和外皮,產生高濃度的茄鹼,是發芽植物自我保護機制下產生的生物鹼,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她特別強調,即便切除發芽部位,並加熱煮熟還是無法破壞毒素,仍會有中毒疑慮。

至於攝取過量的茄鹼者,吳映澄說,可能會導致急性中毒,輕微症狀包括嘴巴發麻、咽喉灼燒,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因心臟衰竭、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想避免馬鈴薯發芽,她建議,保存時最好放置在低溫、無直射陽光照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