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將掀底牌 大陸忙囤晶片、挖人才

大陸力拚讓半導體業達到自給自足。(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12月15日美國對大陸加徵關稅期限即將到來,爲了迎戰貿易戰科技封鎖,大陸早已着手開始囤積美國進口晶片,並高薪海外挖角,試圖建立自己的晶片製造產業

依據大陸海關總署官方統計數據,大陸過去三年來從美國進口的半導體、積體電路與晶片製造設備急劇增加。儘管美中爆發貿易戰,大陸今年8月依然從美國進口價值將近17億美元的晶片和相關設備,達到2017年初以來的最高額度,而且10月份的進口再次逼近這個水平

報導說,華爲公司杭州海康威視自從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之後,都增加了美國晶片的進口。海康威視今年10月表示,已經囤積了足夠的關鍵零組件,可以支撐一段時間的運營

大陸政府同時加大國內晶片產業的投資。今年10月,政府正式成立總額2千億人民幣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俗稱大基金),投資晶片產業,扶植以清華紫光龍頭的大陸半導體產業。

記憶體DRAM就一直是大陸晶片產業的弱點,一度被視爲大陸DRAM製造商福建晉華積體電路也因剽竊美國的知識產權而在2018年10月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現在幾乎破產。目前唯一的希望就是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長鑫已在安徽合肥建立了DRAM工廠和研發設施,目前晶片的月產量已達2萬。

媒體報導臺灣半導體產業已經有3千多名工程師前往大陸任職。現被列爲全球第五大晶片製造商的上海中芯國際就有一百名工程師來自臺灣的臺積電,臺灣DRAM產業教父前華亞科董事長高啓全也在2015年加盟清華紫光,負責DRAM的研發。日本半導體教父前爾必達社長阪本幸雄,也被延攬爲清華紫光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