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造車虛晃一槍 只是想把“空調”賣給車企
5月17日,美的集團官方微信公衆號發佈推文稱,美的新能源汽車重磅新品將於5月18日發佈。很多人原本以爲,美的集團將會成爲繼百度、360之後又一個跨界造車的企業。但其實美的不造車,造的是汽車零部件。
5月18日,美的旗下的汽車部件公司美的威靈汽車部件,正式官宣其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和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三大產品線全線投產,並正式發佈5款汽車零部件產品:驅動電機、電子水泵、電子油泵、電動壓縮機和EPS電機。
有趣的是,就在一個月前,威靈汽車以零部件廠商的身份在4月的上海國際車展上,已經發布過上述幾款零部件產品。
這次,重新發布的意義在於,美的拉來了進軍汽車零部件背後的大山——合肥高新區,另外像華爲、華人運通、理想汽車、江淮商用車、奇瑞商用車這些企業的高管,也出現在了活動現場,爲美的站臺。
17年前,曾闖入造車領域,但最終黯然離場的美的集團,再次站上新能源汽車造車浪潮的時候,並沒有選擇莽撞追浪。與華爲一樣,美的集團的選擇是,先把自己的優勢轉移到新的領域,先站穩腳再說。
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說的:善戰者,立於不敗,而後求勝。
一、把“空調”,賣給車企
一開場,美的機電事業羣總裁伏擁軍就向自己發起了靈魂拷問:“一家以家電產品爲主的企業,爲什麼會跨界進入汽車行業?一家以ToC爲主的集團公司,爲什麼又進軍汽車零部件這個ToB的行業?是不是不玩汽車,就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大集團?”
創立於1968年的美的集團,如今已經步入知命之年,突然殺入汽車領域,顯然不是爲了炒炒股價那麼簡單。
美的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的佈局時間表:
1998年,進入汽車空調壓縮機領域;
2011年,開始進行EPS轉向電機的研發;
2016年,開始進行電動汽車空調壓縮機的研發;
2018年,美的威靈汽車部件公司成立。
撇開電機、EPS轉向電機,我們最應該先聊聊空調壓縮機——因爲這既是一家家電企業必備的技術領域,同時也是當下電動汽車最需要突破的技術瓶頸。
很多人都噴“電動爹”,其原因就在於鋰電池的特性決定了,純電動汽車在冬季的續航會打折扣,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除了電池本身特性以外,使用空調製熱(製冷)也是影響電池續航的重要原因之一。
燃油車的制熱就是利用了發動機的餘熱,直接把冷卻液中的熱量散發到車內。但是電動車沒用內燃機,只能消耗額外能力去制熱。有個別廠家採用柴油暖風機制熱,但這顯然違背新能源汽車環保的初衷。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就是PTC熱敏電阻制熱,原理類似電吹風。通過加熱電阻絲放出熱風。至於哪來的電加熱電阻,那當然要壓榨電池。
就拿早期的蔚來ES8來說,它前置5.5kW、後置3.7kW的雙PTC組合。按照本就不算多的355公里續航來推算,僅全力運轉10分鐘,7公里就這麼沒了。
PTC加熱芯工作時產生的熱量,一方面會讓風機直接把熱空氣吹進車艙變成暖風;另一方面,會給動力電池加溫。要知道,動力電池本身是特別“嬌貴”的,溫度太低會影響放電功率,溫度太高會造成熱失控。
所以,這等於兩次加熱損耗,車輛不僅要爲駕乘人員提供暖風,同時要用加熱後的防凍冷卻液,爲電池組內部的電芯進行溫控——這正是,純電車冬季開熱空調,續航大打折扣的原因。
不久前,特斯拉在新款國產Model 3上增加了熱泵空調。小鵬汽車最新款的P5也標配熱泵。耗電大戶PTC空調,逐步走出歷史舞臺。
特斯拉的熱泵
我們先普及一下,什麼是熱泵空調?
你先需要知道,任何物體都有熱量,而熱量只會從高溫度的地方,流向低溫度的地方。此外,當物質的相態發生變化的時候,它就會相應的放熱和吸熱。
空調加熱與空調製冷,背後其實就是:氣態轉化成液態,稱爲冷凝,放熱(制熱)。液態轉化爲氣態,稱爲蒸發,吸熱(製冷)。
這個中間有個很重要的組件,叫壓縮機。
視頻截圖來自易車
制熱的過程,就是壓縮機把氣態進行壓縮,然後在冷凝器進行液化,也就是冷凝,產生熱量並完成制熱。製冷的過程,就是冷凝器裡出來的液體變爲常溫後,會流向膨脹閥,這時壓力突然降低,導致液體進行氣化,在蒸發箱會大量吸收熱量,最終完成製冷。
家裡的冰箱,其實就是這樣一個循環。家用空調的原理就比冰箱要複雜,它多一個四通換向閥,能夠切換冷媒的流動方向,進行制熱、製冷的切換。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壓縮機相當於空調系統的發動機,自身是不具備製冷或制熱能力的。製冷要通過壓縮管路中的製冷劑,耳熟能詳的有氟氯昂,但是因爲這種製冷劑如果泄露就會嚴重破壞臭氧層。
常見的替代製冷劑有R134a——“四氟乙烷(CH2FCF3)”,它不會破壞臭氧,特點是在零下26.2℃就會沸騰,也就是成爲氣態,這是製冷的基礎。
壓縮機,也是家用空調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相當於掉到美的碗裡了。
這次,美的推出的R134a渦旋壓縮機,採用的製冷劑正是R134a,是廣泛應用於全球的空調製冷劑,相對成熟,具有成本優勢。據美的威靈汽車部件公司總經理陳金濤表示,R134a渦旋壓縮機的轉速達到12krpm,遠超海外競品的8000轉的水平,工作溫度低至零下40度,而且針對現在3C快充,有14千瓦的製冷量,來保證可靠的電池快充。
不過,R134a這種材料在歐美國家因爲環保要求,開始逐漸被限制。國內暫時還沒有出臺相關規定,但其實大家都在尋求新的製冷材料——二氧化碳。
自然冷媒二氧化碳壓縮機,是美的推出的另外一款新產品,它所採用的製冷劑用的R744,即二氧化碳,CO2。按照陳金濤的說法:“它來源於火電廠發展回收的二氧化碳,非常環保。”
按照美的官方的說法:該電動壓縮機擁有國內發明專利高達220項,國際專利達14項,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更爲重要的是,該產品採用的CO2環保冷媒,主要來源於工業廢氣的提純。
當然說到這,已經很清楚的展示了爲什麼賣空調的美的,能夠跨入汽車領域。另外,相比美的跨界進入汽車領域,汽車領域的企業現在是更缺,有熱管理技術實力的企業進來。
此前,有車主表示,國產特斯拉Model 3的熱泵系統,雖然能夠緩解冬季續航驟減的問題,但在工作時就會產生一定的噪音。比如,還有像大衆引以爲豪的CO2熱泵技術,在ID4 CROZZ這款車上,需要花費9000元進行選配。
所以,熱泵技術的噪音問題、成本問題,確實急需被解決。
二、不造車的美的,美得起來嗎?
美的不是第一次涉足汽車。
2003年,中國加入WTO後,汽車工業開始蓬勃發展。一大批原先不涉足汽車的企業,開始進入汽車行業,整個製造業掀起了一股“造車熱”。
2004-2006年,美的集團先後以17億元收購雲南客車廠、雲南航天神舟汽車有限公司、湖南三湘客車集團有限公司。美的集團成立了三湘客車公司,計劃投資35億元進行研發和生產。
但好景不長,2009年,美的兩大基地易主,其中美的三湘客車公司長沙生產基地被湖南長沙市市政府以1.08億元接手,美的長沙汽車生產基地被比亞迪以1.08億元接手。
當時,和美的一樣進入汽車領域的家電企業,還有春蘭、奧克斯、波導等等。這些公司甚至最後自己主營業務都丟了。
那個時期跑出來的車企,其實只有比亞迪一家。如果簡單回顧一下比亞迪的發展歷程,你會發現,電池一直是比亞迪潛心鑽研的領域,無論是過去的手機產業,還是如今的新能源汽車,比亞迪始終緊抓着自己的核心技術。
抓住核心技術,談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並不簡單。
雖然我國已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然而卻沒有能夠與之相匹配的大型國產汽車零部件企業,暫時沒有類似博世、大陸、佛吉亞、電裝這樣的汽車零部件巨頭出現。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更是如此,很多市面上熱捧的國產車型,其三電系統中電控、電機大多來自於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並非是本土供應商。優質部件供應商相對稀缺,是當下國內汽車企業不能言說的“卡脖子”隱痛。
比如像比亞迪漢的帶傳動式電動助力轉向BD-EPS來自德國的採埃孚,小鵬P7的電動助力轉向來自博世,壓縮機來自韓國的翰昂。而蔚來ES6的電動轉向則來自德國的蒂森克虜伯。
就拿EPS電子助力來說,其中EPS電機是智能/輔助駕駛的關鍵部件,產品開發過程中存在頓挫感、噪音振動以及中高速欠壓轉矩輸出等難題。但車企並不可能因爲這樣一個小零部件,投入資金和人力去做,因爲即便採購外資品牌的成本昂貴,也遠低於自己從零研發要更高效。
按照美的集團的說法:美的機電事業羣深入底層技術的基礎研究,最終發現了關鍵問題併成功解決,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成功實現了關鍵零部件國產化。如果真能解決卡脖子問題,對國產新能源汽車供應商是一大利好。
從市場大行情來看,據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預計可達6600億元,2021年有望突破7000億元,至2025年,將向9000億元逼近。
單拎出來看熱管理市場,2017年電動汽車空調國內市場規模爲18.3億元,預計到2020年翻三倍達到54億元。市場空間上,以2020年熱泵系統10%的替代率計算,則有超過16億空間,2025年30%滲透率市場空間將近150億元。
但需要警惕的是,國內零部件企業品牌溢價能力弱,利潤率普遍偏低。
比如自稱非智能化不做的均勝電子,公司近年來毛利率均不達20%,淨利潤率長期在5%之下。保隆科技雖毛利率達到30-35%,但近年來淨利潤率也僅在5%-10%的水平。被公認爲零部件“白馬”的華域汽車,同樣沒有擺脫盈利能力偏弱的窘境。
想要帶動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絕對不是美的一家企業就能完成的,可能需要更多像比亞迪、華爲、寧德時代這樣的企業,去打破一個又一個的行業壁壘。畢竟,國產汽車,如果核心技術不是國產的,又有何意義呢?
寫在最後
美的創始人何享健有句名言:“如果有一天美的出現了危機,絕對不會是競爭對手把我們打垮了。其中一個真正的原因是美的在戰略上出現了重大的失誤。”
如今,美的集團選擇踏入汽車行業,想必也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